歷經SARS後的17年――臺灣已非昔日的臺灣

政治外交 社會 生活 醫療健康 臺灣香港

木下諄一 [作者簡介]

從17年前SARS風暴的經驗中,政府和人民記取了教訓,在一一落實了醫護對應政策及全民防疫意識高漲的情況下,得以迅速展開有效的防疫行動。

對來自海外的感染者提高警戒

3月17日,臺灣決定禁止外國人入境。因此,日本人實際上再也無法進入臺灣。

我雖然隱隱覺得「唉啊,之後一定會走到這一步」,但仍有「終究還是來了」的感覺。

大約2週前,我們夫妻2人出門用餐,在餐桌上以日語交談,隔壁的臺灣人明顯地表現出嫌惡感。那時剛好逐漸開始有些批判外國人的聲浪,幾個朋友也有類似經驗。
話雖如此,但實際遇上還是感到氣憤,覺得為何要遭受如此對待。不過在回家路上,偶然遇見了日本人觀光客,打消了我們的氣憤不平。她們是2位年輕女子,一邊拖著大型行李箱,一邊大聲交談,當然沒有戴上口罩,好像完全不知道現在武漢肺炎正在大肆蔓延,她們就只是來臺灣享受假期。

關於防疫時的旅行議題,並非僅針對外國人,臺灣人之間也是問題叢生。

特別是這幾天,臺灣人的感染人數一口氣爆增。其中大多數是從國外旅遊回來的旅客。「為何要在這種時候出國?」、「取消不就好了?」,具有高度防疫意識的人,以言詞對他們做出了嚴厲批判。

偶然間在網路上看到的意見調查裡,前幾天出現過這樣的問題:「不聽(政府)勸導強出國回臺後確診,你同意禁用健保,全部自費治療嗎?」有3萬人回答,大約97%贊成。

臺灣獲得全世界讚賞的防疫措施

此次,臺灣所進行的一連串防疫措施,獲得了全世界的高度讚賞。為何臺灣可以做到如此成果?似乎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我認為,這是將17年前的問題,確實地一個個解決之後的成果。

當初SARS來襲之際,臺灣並無猛烈傳染病的相關知識與經驗,既欠缺物資,亦無因應的指揮系統。陳水扁總統領導的中央政府和馬英九市長領導的臺北市政府之間,相互協調並不順利,尚在摸索的應變措施,在反反覆覆之中被磨耗。大家都在搶購口罩,導致醫療人員所需的口罩不足。同時謠言滿天飛,疫情通報異常增加,更招致混亂。

在這17年的歲月裡,這些問題都一個個獲得了改善。

再加上,現在已經建構出獨自開發的SOP(標準作業程序),以及活用AI的系統,也大量增設了隔離專用的負壓病房。當時被迫封院的和平醫院,也都預想將來可能「再次發生」的情況,每年進行實際演練。

此外,這些措施的背後存在著國民的危機感和強烈的防疫意識,才是防疫成功的最大主因。SARS疫情爆發時,完全仰賴WHO(世界衛生組織)卻被拒絕在外,這次事先早已設想不會獲得WHO的協助,最大的前提是要「自立自強」。而我覺得這次從結果來看,非常幸運。民進黨在1月中旬的總統大選勝出,能夠較為輕易地阻斷感染發源地的中國,也是防疫有成的助力。

這些情況和17年前全都大不相同。臺灣已非昔日的臺灣。

標題圖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指揮官正在舉行記者會(臺灣CDC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關鍵詞

醫療 臺灣 SARS 健康 新型冠狀病毒 武漢肺炎

木下諄一KINOSHITA Junichi簡介與署名文章

小說家、散文家。1961年生。東京經濟大學畢業,於貿易公司任職後自行經營公司,後前往臺灣,擔任臺灣觀光協會發行的《臺灣觀光月刊》總編8年。2011年以中文書寫的小說《蒲公英之絮》(印刻文學出版,2011)獲第11屆臺北文學獎年金類獎助,為第一位獲得該獎的外籍人士。著有《隨筆臺灣日子》(木馬文化出版,2013)、《記憶中的影子》(允晨文化出版,2020)、《阿里阿多謝謝》(時報文化出版,2022),日文小說則有《アリガト謝謝》(講談社,2017)。經營Facebook和YouTube頻道「超級爺爺Super G」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