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留於綠地的鳥居之謎——明石元二郎與臺灣

文化 歷史 臺灣香港

片倉佳史 [作者簡介]

至今仍長眠在臺灣的明石元二郎,55年短暫的生涯中,舉凡俄國革命、日韓合併等歷史的轉捩點上都有他的身影。本文將回顧明石元二郎的生涯,爬梳與臺灣的密切關係。

共同墓園化為貧民窟

日本敗戰後,三板橋墓園陷入淒慘的光景。失去管理後,國共內戰中落敗的中華民國國民黨低階士兵湧入此地住下,看起來就跟貧民窟沒有兩樣。墓碑遭到破壞,上千戶簡陋的破屋散發著不尋常的氛圍。

筆者於1995年造訪此地,當時臺北市決定要把這個地區改劃為綠地,決議拆遷違章建築並提供補償金。居民發起了數次抗爭,後來在超過千名警官的包圍下,執行拆除作業。

就在這時候,鳥居出現了。之所以用「出現」,是因為鳥居被當成住家的樑柱使用,本來從外面是看不見的。筆者也還記得,小路盡處連結鳥居兩端的橫柱懸浮在半空中的模樣。接近細看,鳥居後方的臺座也還在,這裡的確就是明石元二郎的墳墓。

另外,陋屋拆遷後當地發現了約莫2500具不明身分的遺骨,這些遺骨目前安置於臺中市的寶覺寺。

圖為違章建築拆遷後不久的模樣,鳥居突然現身。攝於1996年(筆者攝影)
圖為違章建築拆遷後不久的模樣,鳥居突然現身。攝於1996年(筆者攝影)

先遷至公園,又輾轉回歸的鳥居

重劃為綠地後,鳥居曾一度搬遷到臺北二二八和平公園,2010年11月才又運回今日的地點。如今已成為綠地的此處已經看不到昔日墳墓的影子,唯有墓碑後方的榕樹依舊,透露著當年的所在之地。

旁邊設有說明牌。鳥居共有兩座,大的屬於明石元二郎的墳墓,另一座則是鎌田正威的。鎌田曾經擔任過總督官房秘書官,是明石的左右手,後來在1935年病逝。

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施行偏頗的史觀教育。在擅自解釋的史觀底下,長期持續否定日本統治時代的教育,實行排日政策,直到1990年代李登輝總統執政後推動民主化,言論自由才獲得保障。鄉土研究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興盛,歷史領域中也開始出現一波研究動向,欲直視這塊土地真實的歷程。

於是,明石的存在開始受到矚目。

下一頁: 臺灣人修建的墳墓

關鍵詞

神社 臺灣 遺跡 日本統治時期 公園 明石元二郎

片倉佳史KATAKURA Yoshifumi簡介與署名文章

旅居臺灣的作家。1969年出生於神奈川縣。就讀早稻田大學教育系時第一次到臺灣旅行。大學畢業後就職於福武書店(現在的倍樂生Benesse)。1997年開始正式在臺灣生活。從此,圍繞臺灣文化以及臺灣與日本的關係進行寫作、攝影。創作內容涉及地理、歷史、語言、交通、溫泉、時尚等多個領域,特別對日治時期的遺跡和鐵路有很深的造詣。主要著作有《臺灣日治時代遺跡》、《臺灣土地・日本表情》、《臺灣風景印-台湾・駅スタンプと風景印の旅》(玉山社)等。網站:臺灣特搜百貨店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