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扎根的日本人系列:「多才多藝全拜多方學習所賜」影像製作人 Nobu/粟田經弘
文化 娛樂 音樂 臺灣香港 生活-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從小即對感興趣的事物充滿熱情
粟田經弘早自小學時起便隱隱展露出這份特質,不論是足球、少年籃球、冰球還是騎乘馬,舉凡感興趣的東西,Nobu都會去接觸看看。縱使有些三分鐘熱度,然而只要是喜歡的事物,他就會整個人沉醉下去。因為他對騎馬的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國中一年級到二年級之間,他甚至說服了父母讓他跑去福島的牧場「牧場留學」。於是,他就這樣一邊照顧馬匹,每天騎腳踏車單趟10公里去上學。
升高中後他雖然一邊在麥當勞打工一邊又加入了器械體操社團,但馬上因為腰部受傷無法從事激烈運動為開端,他開始把精力投注到各種打工,好比說去動物公園當辦活動的輔助人員、到加油站當打工小弟、義大利餐廳外送員、家教等等。這背後有著家庭因素存在,因為他高一念到一半便開始自己外宿,必須自己賺取生活費。另一方面,對高中課程提不起興趣的Nobu,會蹺課跑到附近的國立大學、或甚至遠征到東京都內的私立大學偷偷旁聽大學課程,以此為樂,是相當早慧的少年。
為了成為錄音師,前往紐約
然而,高中畢業後他卻沒有繼續上大學,而是受家裡開建設公司的家教學生父親所託,選擇到建設公司協助製圖及工地施工。
與此同時,Nobu高中時組了個以翻唱J-POP跟西洋音樂為主的樂團,從鍵盤到吉他、貝斯,他什麼樂器都能彈。然而建築工地裡並沒有音樂,多麼寂寥啊。既然要有個一技之長,希望成為能接觸音樂的錄音師。這樣的想法與日俱增,此時剛好遇到了原索尼的錄音師朋友,和他商量後得到的建議是,與其在日本不如去美國,那裡的環境更好,更能快速學會相關技術。一旦做好決定就會立刻行動,於是,他先飛去紐約停留10天做事前準備。然而沒想到,他抵達紐約那天正是2001年9月11日。
「抵達紐約機場後過沒幾個小時,就爆發了911恐怖攻擊事件。陷入驚嚇的人跟冷靜行動的人交織混雜在紐約市,讓我覺得好像誤入了電影情節裡。」
但神奇的是他並不覺得恐懼,想在遠離日本的地球另一端挑戰新事物的想法,比恐懼更強烈,此外他也想親身感受這股時代轉變的氛圍。結束事前準備返回日本的Nobu,就在那年聖誕夜裡再度飛向了紐約。他只在語言學校上了3個月課程,便跑去聲學工程的專門學校就讀,教科書上洋洋灑灑盡是不認得的單字。雖然抱頭苦學飽嚐艱辛,但過幾個月後,他便已能跟上課程進度。
除了在Studio b.p.m擔任工程師之外,他也善用在建築工地的經驗,靠著設備組裝或舞臺劇美術方面的打工維繫生活。他當過村上隆紐約工作室kaikaikiki的助理、薩克斯風爵士樂手Jackie McLean樂團鋼琴樂手的工作室的改裝、10萬人戶外音樂會的音效技師等等,一如既往地,只要感興趣他就會接觸看看。
「看起來有趣我就會做做看,如果合不來且覺得沒得學習,那也不需要堅持下去。我覺得像這樣不斷提升自己的經驗值很重要,到頭來,多方學習、吸納的程度,跟你能展現的實力是成正比的。」
最後,到2004年年底為止,他一共在紐約待了3年。Nobu本來是打算先返回日本一趟,然後存夠錢再去美國念大學,然而美國大學學費大幅漲價,使得計畫出現了陰影。同時,錄音業界也從類比技術轉換為數位技術,音樂家們在自己家裡錄音已然成為時代趨勢,錄音師的需求與這樣的趨勢呈反比例地持續衰退。時代走到了轉變的時刻。
將據點移至臺灣,在影像業界開創出一片天
在紐約時,Nobu與一位臺灣人成為朋友,並於2005年底在那位友人的邀請下首次造訪臺灣。臺北的都市機能與悠閒自在的氛圍讓他覺得很舒適,如果經濟面上很難回美國,那麼是不是就在臺灣進行下一段挑戰呢?數位化的潮流不斷襲來,近年來音樂家們擁有的器材甚至比身為技師的自己還要好,是否很難在錄音的世界裡闖出一片天地了?如今,技術革新使得有大量貯存空間的HD取代了過往的SD,未來無庸置疑將會是影像的年代。Nobu如此尋思,遂下定決心要在臺灣往影像業界踏出新的一步。
「錄音工作會固守在同一個地點,但影像的工作可以飛到世界各處拍攝。對於總是追求新刺激的我而言,或許更適合這個領域也說不定。」
Nobu在2006年1月把活動據點搬遷到臺北,一邊在淡江大學學中文,同時也在臺灣朋友的介紹下到業界公司從事影像製作的工作,就這樣在臺灣留下來了。此外,2007年,他開始到臺灣科技大學念資訊工程,因為他想試試看能否自己做影像或音樂的外掛程式。Nobu的才華又多了一項。
這一年他參加了「GLobal Lives Project」,這是一個影像項目,緊密跟拍採訪世界各地的10個人,用以呈現地球現在的模樣。Nobu以製作人兼導演的身份拍了4部作品,在紐約電影節以及聯合國大學放映。在前一年的2006年,他也以製作總監的身份參與拍攝臺灣人氣樂團五月天的音樂錄影帶,攝影地點在約旦與圖尼西亞。學英文與中文這兩個語言,一口氣打開了他的世界。看見貧富差距與人的純真,讓非日常的事物轉化為日常的趣味,對他來說這就是影像的迷人之處。
從2008年電視綜藝節目《青木由香的臺灣一人觀光局》、2009年電影《賽德克‧巴萊》、2012年電影《KANO》開始,到2019年翻拍自日本《愛情白皮書》的同名電視連續劇《愛情白皮書》、《深夜食堂》東京篇第二季、安室奈美惠引退紀錄片等等,Nobu忙碌奔波的身影總會出現在日臺合作的影像製作圈裡。
Nobu把過往鍛鍊出的外語能力、音效與美術、建築、資訊工程等各項知識與技術善加活用,在影像拍攝的第一線上步步累積資歷,並於2014年時集大成,以北海道十勝地區為舞臺,親自推出了日臺合作微電影《My little guidebook》。全片由當年在紐約結識、後於2005年在東京拍廣告時重遇的導演逢坂芳郎執導。並在2016年時,再次與逢坂導演搭擋,推出了續集《My little guidebook-ICE》。
「要做什麼?如何去做?該怎麼依照預算去規劃時間與成本?要如何保持順暢、緊密的溝通?該如何讓這些東西視覺性地呈現出來?我覺得其實製作人跟諮詢顧問、設計師之間只是名稱不同而已,在媒合需求與供給這件事情上,本質是相同的。」
Nobu說,人與人彼此牽絆孕育出的化學效應與正向循環能催生出優秀的作品,他肯定地表示,自己的近程目標就是「製作橫跨國界、打進世界的電影」。他往返於美日兩國之間,已開始著手進行準備工作。幾年以後Nobu會帶著什麼樣的作品,出現在我們眼前呢?從現在便讓人萬分期待。
標題圖片:Nobu/粟田經弘先生(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