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答案的「雙語教育」:來自臺灣的教育現場

社會 教育 家庭 語言 臺灣香港

臺日跨國婚姻的日藉家長,在以臺灣生活為主的環境,如何讓小孩接受雙語教育,並透過持續自主的學習,培養讀寫能力與日本的人格特質,以同樣處境的前輩為借鏡,筆者仍在進行摸索。

雙語教育的「傳承」觀點

談起雙語教育,人們常會把它放在培養能在世界經濟前線活躍的國際化人才這個脈絡下來談。但筆者在這篇文章裡想強調的,是以臺灣人與日本人之間生下的臺日混血兒為對象的日語教育,這樣的日語教育背後常有父母的一種期待:「即便小孩在海外成長,也希望他能傳承父母的母語,也就是日語。」像這樣的當事人,雖然平常不容易看見,但包括筆者在內其實有一定的數量,今後也會持續增加。

在臺灣學習日語的選項

若想要在臺灣讓小孩學會日語,往往在都會區會有較多的選項,主要有附設日語班的私立幼兒園、臺北、臺中、高雄的私立日僑學校(有小學部與中學部)、補習班、補習學校、家庭教師以及通訊課程等等。

其中的選項之一,便是位於臺北市的非營利的「臺北日本語授業校」,不管是畢業生或是家長都異口同聲表示「雖然辛苦,但受益良多」。這是一間補習學校,沒有校舍,組織主要是由家長擔任志工進行營運。

家長親自在自己小孩所在的學年班上授課,教務、行政、營運全都由志工負責(提供:臺北日本語授業校)
家長親自在自己小孩所在的學年班上授課,教務、行政、營運全都由志工負責(提供:臺北日本語授業校)

這間學校分成幼兒班、小一至小六各學年班,以及中學班,現在約有90名學生在這裡使用日本的國語教科書進行學習。最初不過是由數名日籍母親親自開辦,但2020年即將迎來設立20周年,現在也受日本政府認證成為援助對象學校。

學校裡的教務、行政與營運,全都是由參與的家長以志工形式來進行的,筆者想在這邊強調,這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

日本的小學裡,一年的國語授課時數六年平均下來,約是243.5小時,但「臺北日本語授業校」的一年授課時數僅約60小時,也就是說沒有教師經驗的家長,必須使用僅四分之一的時數,參考教師手冊等資料來進行授課。

即便是不負責教務的家長,也會在教室支援,上下學期間與上課時的保安巡視也都是由家長擔任。除了課程之外,每年還會舉辦一次文集製作、成果發表會、避難訓練等日本式活動,因此要持續參與是相當消耗精力的。

由於授課時間有限,因此也需要指定作業以及在家學習的內容。負責教務的家長會斟酌份量,思考該指定哪個部分當作作業(筆者攝影)
由於授課時間有限,因此也需要指定作業以及在家學習的內容。負責教務的家長會斟酌份量,思考該指定哪個部分當作作業(筆者攝影)

日籍母親N的2位臺日混血兒都從幼兒班便在「臺北日本語授業校」就讀,筆者訪問了N,問她為什麼會選擇這間學校。

「之所以選擇這間學校,是因為我覺得必須要有一個環境,讓家庭背景相似的小孩能一起學日語、一起成長。小孩成長之後也會需要夥伴,說些他們不願意對家長說的事情。」

下一頁: 在臺灣進行臺日雙語教育的優勢

關鍵詞

日語教育 臺灣 跨國婚姻 雙語教育 台湾 日本語 教育 漢字 日本語 教育 漢字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