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桂竹與日本植物學之父牧野富太郎

生活 自然環境 臺灣香港 社會 歷史

林翠儀 [作者簡介]

位於高知市郊五臺山上的「縣立牧野植物園」,為紀念植物學之父牧野富太郎而建,其與臺灣植物的調查研究與奠定,有著深厚的淵源。

第一批「臺灣學術探險隊」於1986年登臺

時間必須回溯到120多年前的1896年,也就是臺灣在馬關條約下割讓給日本的第2年,東京大學(前身為帝國大學)派遣了第一批植物學家到臺灣各地採集植物,成員之一的植物學家牧野富太郎,就是發現臺灣桂竹的人。

牧野富太郎(牧野植物學全集 第1卷,國立國會圖書館)
牧野富太郎(牧野植物學全集 第1卷,國立國會圖書館)

生物學上對「新種發現」有明確的定義,新種指的是經過科學認定的品種,必須透過發表論文並記載學名才能獲國際登錄,擁有國際通用的學名。臺灣原生種桂竹存在於臺灣可能已有數萬年歷史,成為在地居民熟悉的經濟植物也有數百年歷史,但在被牧野發現採集之前,臺灣桂竹於國際上並沒有科學的名稱。

生物分類學始於近代,由瑞典生物學家林奈(Carl von Linné,1707-1778)開啟,現在通用的生物二名法學名即是由他所創,有「植物分類學之祖」之稱,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大量吸收西洋文明,接收臺灣時,帝國大學創校還不到20年,年輕的學者們傾心向西方先進國家看齊,對學術研究既饑渴又充滿熱情,清廷視為「化外之地」的臺灣,在他們眼中則是學術挖寶的處女地。

剛接收臺灣的日本政府和臺灣總督府,希望能對臺灣的自然和人文進行研究調查,以利殖民政策的規劃,這項需求正好與東大學者一拍即合,1896年派遣的第一批「臺灣學術探險隊」包括了研究植物、地質和農林等的學者,當時在東大擔任助手的牧野富太郎、學生大渡忠太郎、東大植物園園丁內山富次郎負責採集臺灣的植物。

牧野富太郎的採集工具和製作的竹子標本(筆者攝影)
牧野富太郎的採集工具和製作的竹子標本(筆者攝影)

1896年10月20日牧野在基隆上岸,接著花了1個多月的時間從基隆徒步走到高雄鳳山,途經臺北、淡水、新竹,足跡還遠至澎湖,總共採集了4000多份植物標本並記錄1000多種植物。

下一頁: 奠定臺灣植物系統分類

關鍵詞

臺灣 植物 日本統治時期 牧野富太郎 愛玉子 台湾 日本統治時代 植物 牧野富太郎 愛玉子 日本統治時代 植物 牧野富太郎 愛玉子

林翠儀LIN Tsuei Yi簡介與署名文章

自由時報東京特派員。新聞科系畢業,政治新聞跑了10多年,趕上90年代初臺灣首波哈日風改學日語,之後歷任報社編輯與日文編譯,著有《哈日解癮雜貨店》(印刻,2017)。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