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林正丈的「我的臺灣研究人生」

我的臺灣研究人生:司馬文武曾言「我們無法等」──1982年夏,我與「黨外」相遇

政治外交 臺灣香港

若林正丈 [作者簡介]

1982年以文化人派遣身份訪臺進行學術論文發表,結識了當時的學者與黨外人士,返回東京後,又參加了黨外人士的「外交」聚會,親眼見證當時的臺灣反對勢力的炙熱運動。

首次在臺灣發表學術研究論文

當時的訪臺活動,整體上來說仍舊是以歷史研究者的方向進行。由於是以「文化人派遣」的名目來臺,雖說自己是對臺灣當代政治抱有濃厚的興趣而展開研究,但當時我還無力在他人面前議論臺灣政治,況且臺灣當時也還處於1949年開始施行的戒嚴令時期(1987年7月解除)。

那麼當時到底做了什麼呢?我還是在下荒地先生的幫忙之下,由他出面請託臺灣大學法學院的許介麟教授(東京大學法學博士),替我召集臺北的臺灣史研究者,舉辦小型研究會,許教授擔任會議主持,由我進行研究報告,題目為「公立臺中中學校設立問題(1912-1914年):總督政治與臺灣土著地主資產階級」,當時已撰寫成論文,我先以中文製作講義,出發前請認識的朋友替我確認中文,然後抄寫在公文用紙上,並影印分發給與會者;日文的引用資料則是影印之後貼在講義上。當時遑論電腦,連文字處理機都還尚未普及。

研究會應該是在臺灣大學圖書館的一個房間內舉行,翻開現存的照片一看,與會出席者除了主持人許教授之外,曹永和(臺灣大學研究圖書室主任,之後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以下省略敬稱)、王啟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黃富三(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的授課班級學生、吳密察(臺灣大學歷史系助教),還有吳文星(臺灣師範大學)、李筱峰(淡江大學)、翁佳音(臺灣大學)、張正昌(臺灣師範大學)等研究生也前來與會。當時已是教授的與會者之中,現在有人已經過世;而當時是助教、研究生的參加者,之後在興盛的臺灣史研究浪潮裡,也都成為了各方重鎮,近年來大家都接近退休的年紀了。聽說張正昌先生之後經營出版社。

下一頁: 在臺南結識林瑞明

關鍵詞

臺灣 研究 若林正丈 台湾 研究 若林正丈 研究 若林正丈

若林正丈WAKABAYASHI Masahiro簡介與署名文章

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該臺灣研究所學術顧問。生於1949年。1974年獲得東京大學國際學碩士學位,1985年獲該校社會學博士學位。1994年起任東京大學研究所總合文化研究科教授等職,2010年至2020年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術院教授、臺灣研究所所長。1995年4月-1996年3月任臺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2006年4月-6月任臺灣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客座教授。主要著書有《臺灣的政治——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戰後史》(東京大學出版會,2008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