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忘記了嗎?還是害怕想起來?――看臺灣電影《返校》思考如何直視歷史

影訊 生活 歷史 臺灣香港 社會

栖來光 [作者簡介]

打出亮眼票房成績並引發議論的驚悚電影《返校》,以獨樹一幟的表現方式處理政治議題,直視歷史之異作。

「能真誠地直視歷史並做出反省的勇敢國家一定會有未來。臺灣能出現這樣的作品,我想未來的臺灣一定不會有問題。」

這是我看完電影《返校》後率真的感想。這部令人驚豔的作品在今年臺灣電影獎「金馬獎」中獲得12項提名,且在上映後短短兩週便接連打破了臺灣電影的各項票房紀錄。獨樹一格的《返校》改編自臺灣產出的獨立製作遊戲,描繪1960年代,也就是白色恐怖(政府對人民的暴力鎮壓)正盛時的臺灣,某間高中的讀書會因為閱讀政府禁書而招致迫害的事件,是一部奇幻驚悚片。

《返校》(影一製作所提供)
《返校》(影一製作所提供)

以白色恐怖為題材的商業電影

故事場景在1962年,一座位於山間的高中「翠華中學」。名叫方芮欣的高中女學生在教室裡從睡夢中清醒,卻發現整座學校空無一人,她迷茫地走在徹底荒廢如反烏托邦世界的校園,在途中遇見了對她抱有好感的學弟魏仲廷。兩人試著離開學校卻怎麼樣也出不去,接著隨故事發展,他們一步步接近過往事件的真相,接近那場在學校爆發的政府對反體制派的迫害事件,及點燃事件引信的告密者真實身份。《返校》導演徐漢強出生於1981年,曾在2005年時在有臺灣艾美獎之稱的「金鐘獎」中,奪下最佳導演獎並成為該獎項的最年輕得主;領銜主演的王淨則是從國中時,便開始創作並出版小說的才女,透過本片引發外界熱烈關注。

《返校》(影一製作所提供)
《返校》(影一製作所提供)

自從《悲情城市》(1989年,導演:侯孝賢)、《超級大國民》(1994年,導演:萬仁)後,真切描繪以二二八事件還有戒嚴年代底下的白色恐怖為主題的電影作品,已經銷聲匿跡了20年以上。另一方面,曾經歷過日本殖民地時代,且其實戰後情況也跟臺灣相去不遠的韓國,則有以光州事件為題材的《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2017年),還有描繪軍事政權下的鎮壓活動與民主運動的《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2017年)等等,取材於民主運動的娛樂性電影作品接連在全球寫下優異的票房成績。

正因如此,臺灣也有議論聲浪出現,質疑:「為什麼韓國可以,臺灣卻沒辦法推出以二二八事件或白色恐怖為題材的商業電影?」面對這些聲音,這一次的《返校》,可說是臺灣電影透過拿手的驚悚路線做出了一記結實的回應。

我看這部片時,電影已經正式上映超過兩週,即便如此,影廳湧進的觀眾仍令人不敢相信這部片正在臺北幾乎所有電影院裡以每隔一小時的頻率輪番開播。臺灣製作的電影能有這麼驚人的榮景並成為社會現象,自2011年描繪霧社事件的《賽德克巴萊》(導演:魏德聖)之後再也沒出現過。除此之外,《返校》在國高中生等年輕世代中獲得壓倒性支持,更是特別值得一提的事。

由於本片的電影分級訂為「12歲以上輔導級」(12歲以上可觀賞),因此和點燃臺灣驚悚片熱潮的《紅衣小女孩》與《紅衣小女孩2》(15歲以上輔導級)相較,在製作的怪誕程度與劇情的嚇人指數上都更輕微,是故對怕看恐怖片的人來說門檻也更低。或者該說,這之中似乎扎實地反映著製作團隊的期望:「調降分級指數,就是特別希望青春期的孩子們進場觀看。」 因為這部作品最重要的訊息,就是「請不要忘記如今我們擁有的自由與民權均非與生俱來,而是許多人的犧牲換來的。」

下一頁: 直視權力與遺忘機制的掛勾

關鍵詞

國民黨 臺灣 電影 白色恐怖 戒嚴時期 台湾

栖來光SUMIKI Hikari簡介與署名文章

旅居臺灣的作家。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2006年開始旅居於臺灣。為日本各類媒體撰寫有關臺灣的報道。著有《在台灣尋找Y字路》(玉山社,2017年),《山口,西京都的古城之美:走入日本與台灣交錯的時空之旅》(幸福文化,2018年)、台日萬華鏡(玉山社,2021年)。個人網站:「台北歲時記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