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殞落──悼念「終生革命家」史明先生

社會 歷史 臺灣香港 政治外交

著有《臺灣人四百年史》,將一生奉獻在臺灣獨立的革命家與史學家,史明,是臺灣史的啟蒙者,也是位擁有洞察卓見,堅持和民眾相依的溫厚熱情長者。

「雖說僅是寸土,但絕不容許失去領土的,才是國家,才是民族」

史明雖然留學日本,但在長期的中日戰爭裡,民族血液沸騰,1942年遠渡中國大陸,加入共產黨,成為人民解放軍的一員,進行游擊戰和情報戰。他戲劇性的經歷都寫在他的自傳裡,請讀者自行閱讀,此處不詳述。而之後他對共產黨幻滅,於是在1949年回到臺灣。不過沒多久便被迫流亡日本,原因是因為他在1951年發起行動,意圖刺殺蔣介石未遂。

其後他仍然多次出入臺灣,只為了將資金和情報傳遞給進行獨立運動的地下組織──在戒嚴下的臺灣全都被視為非法組織。當時所利用的中繼點便是尖閣諸島(臺灣稱之為釣魚臺列嶼)。參與行動者先從東京經由那霸飛往與那國島,再從那裡租漁船出海登上釣魚臺,然後換乘臺灣籍的漁船,自臺灣東部海岸線進入臺灣。總而言之,從1960年代末期到1970年代,尖閣諸島對於臺灣的地下組織而言,是個不可或缺的中繼點。

2011年9月,中國漁船在尖閣諸島海域與日本海上保安廳的巡邏艇發生衝撞事件。平常就表示「自己比誰都了解尖閣諸島」的史明,恰好當時也來到日本。我即刻向他表明希望採訪的意願,而當我抵達位於池袋的「新珍味」時,他身著廚師服,單手拿著航海圖出現在我的眼前,一邊打開航海圖,一邊向我說明臺灣、沖繩和尖閣諸島周邊海流和地理的相互關係。

「日本統治時期,尖閣諸島由宜蘭郡管轄,為何不以此事實向中共抗議?而且琉球和臺灣的漁民從以前開始就維持著絕妙的默契,善用那個島嶼的資源捕捉鰹魚等漁獲。沖繩回歸(譯註:1972年沖繩的行政權由駐紮當地的美軍政府轉移至日本政府)之後,有段時間依舊活動如常。」

史明先生對於日本政府(註:當時為民主黨執政)的應對,顯得相當焦急不滿。過去以尖閣諸島為據點偷渡進臺灣,也曾計畫在與那國島上架設電波訊號設備,對臺灣進行自由的直播。如同往常,史明先生完全不在意顧客的目光,大聲談論著地下組織、革命、游擊行動等等事物,搞不清處狀況的酒醉客人或情侶,常常一臉訝異地轉過頭來。

那些興奮刺激的過往經歷告一段落後,談話尾聲他憂心地說:

「對於尖閣問題,關鍵在於誰先派軍隊上岸就獲勝。日本政府表示,沒有經過國會認可的程序,就無法出動自衛隊,這完全搞錯了民主主義的意思。日本的外交實在很沒用。雖說僅是寸土,但絕不容許失去,這才是國家,才是民族。整個民族共同奮戰,以保全領土完整,才是正道。」

史明先生眼中閃爍著銳利的光芒,以鉛筆尖端指著航海圖上芝麻粒般大小的寸土。記得當自己聽到這句話時,振筆疾書的手,不禁停了下來。

下一頁: 「為政者不了解民眾是什麼」

關鍵詞

尖閣諸島 臺灣 釣魚臺 革命 日本統治時期 臺灣獨立運動 台湾 日本統治時代 革命 尖閣諸島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