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殞落──悼念「終生革命家」史明先生

社會 歷史 臺灣香港 政治外交

著有《臺灣人四百年史》,將一生奉獻在臺灣獨立的革命家與史學家,史明,是臺灣史的啟蒙者,也是位擁有洞察卓見,堅持和民眾相依的溫厚熱情長者。

史明(本名施朝暉)是一名將一生奉獻給臺灣未來的運動家,也是著有《臺灣人四百年史》的史學家,他於2019年9月20日逝世,享嵩壽百歲。在眾多圍繞在他身旁的人群的角落裡,身為日本人的筆者,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感謝,以及期盼逝者安息的心情。在本文中欲與讀者分享史明──被稱為如同「巨星」般的存在──的種種回憶。

史明先生的著作(筆者攝影)
史明先生的著作(筆者攝影)

健談又率真的現代仙人

2003年,初次見到了被稱作「生涯革命家」而廣為人知的史明。我非常喜歡《臺灣人四百年史》這本名著,於是想和作者見面,拜託認識的「多桑」(在日本統治時期接受教育的世代總稱),前往史明位於新莊的辦公室兼住所。打開門後直到脫鞋之處,堆滿了街頭活動的文宣傳單,而連接到裡面會客室的走廊上,已有數名訪客坐在小椅上,依序等待入內會面。

我旁邊的男子告訴我,他今早才從南美抵臺,而另一位訪客則自我介紹說自己定居洛杉磯。這些年輕人信奉史明所高舉的臺灣獨立和臺灣民族主義,在海外持續推動獨立運動,年老的革命家常以溫厚熱情的態度迎接這些來訪求教的年輕人,親自下廚接待,然後花費數小時進行討論。

輪到我會面時,起身進入樓中樓設計的會客室,史明先生一頭白髮,蓄著白鬚,削瘦的身軀穿著藍色牛仔褲和灰色風衣外套,他舉起單手,發出「呦」的一聲,笑著向我打招呼,看起來像是一位現代仙人。也是為《臺灣人四百年史》題字的武者小路實篤的簽名板、切‧格瓦拉的照片、印著「臺灣民族主義」褪色文字的宣傳旗幟,這些東西雜然散置屋內,對我來說,這一切都很稀奇又珍貴。

史明晃動著及肩的白髮,非常健談地說起自己如何在1952年逃出臺灣,以及流亡時寫下的著作。對於他如青年般的理想主義,以及經常從民眾立場發聲的草根主義,為了活動奉獻出自己的一切,過著無欲無求的生活,讓我非常感動;而他巧妙擄獲人心的說話方式和真實率真的人格特質,也深深吸引著我。離開前,他以一雙柔軟的大手堅定地和我握手說:「歡迎再來」。

從那次會面後,我在史明的新莊辦公室和東京池袋的「新珍味」(他在1960年代開業的中式餐廳),以及他在臺灣入院療養之處,都與他見過好幾次面,不知受到他多少教誨。2008年,我送上拙作《多桑之櫻》給他時,他凝視著我的臉說:「你從民眾的立場寫了這本書,實在太好了。」

以下所記述的,不過是史明先生的話語中的少數幾個片段,從記憶裡汲起那些片段反覆思索,發覺他的熱情已在自己內部起了化學變化,如同起死回生的藥劑般有效。

下一頁: 「幼時回憶,形塑人生」

關鍵詞

尖閣諸島 臺灣 釣魚臺 革命 日本統治時期 臺灣獨立運動 台湾 日本統治時代 革命 尖閣諸島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