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林正丈的「我的臺灣研究人生」

我的臺灣研究人生:邁向政治研究之前的曲折道路──抵抗再次遇見的「知識真空」之引力

政治外交 臺灣香港

因現實種種的際遇,非一頭栽入臺灣政治的研究,卻實實在在地朝向此方向前進。

完成博士論文,擔任香港總領事館專門調查員,升等為助教授

數年後,曾擔任我碩士論文審查委員的衛藤瀋吉老師,邀我在亞洲政經學會的現代中國叢書裡寫本書,這個邀約實在是場即時雨,讓我非常感激。因此,結束二次訪臺的我與當時在國會圖書館工作的春山明哲先生,共同撰寫了《日本殖民地主義的政治展開 一八九五~一九三四年》一書。其中,春山先生寫了「近代日本的殖民統治和原敬」,這篇論文日後成為關於臺灣殖民地支配的政治史研究中的一大里程碑;而我寫了題為「大正民主與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日本殖民地主義的政治和臺灣抗日運動――」一文,這也是長篇論文。

我的論文書寫關於臺灣殖民地時期的代表性政治運動「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為了了解東京的帝國議會如何處理從殖民地臺灣所提出的請願,我調閱了請願委員會的紀錄,並以此為主軸,試圖展示在戰後才被命名為「大正民主」的那個時代背景之中,日本帝國當時如何定位這個殖民地住民發起的民權運動。為了準備論文書寫,必須前往國會圖書館調閱帝國議會的議事紀錄,而在前往圖書館期間,每到午休就邀春山先生到食堂一聚,暢談研究相關話題,現在回想起仍是平生一大樂事。

那篇論文之前,我已在戴國煇先生主宰營運的研究會所出版的雜誌《臺灣近現代史研究》第2號(1979年發行)上,發表了「黃呈聰的『待機』之意義――日本統治下臺灣知識人的抗日民族思想――」。若將此論文和其他文章納入,研究領域就從左至右――從臺灣共產黨到穩健派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涵括了1920年代的殖民地臺灣政治運動,因此我欲將這些文章集結成書,此事也經由戴國煇先生的引介,1983年從研文出版了《臺灣抗日運動省研究》一書。1985年我以此書申請論文博士學位,非常感謝地,我博士課程所屬單位的平野健一郎老師擔任論文主審,順利取得學位。當時我所隸屬的國際關係學程,組織上屬於東京大學的社會學研究科,雖然我的研究並非社會學,卻成為「社會學博士」。

《臺灣近現代史研究》的創刊號和第2號(筆者攝影)
《臺灣近現代史研究》的創刊號和第2號(筆者攝影)

在此之前,我從1985年1月成為日本政府駐香港領事館的專門調查員,所以該年4月起,我和家人開始在香港生活(家族成員增為5名)。因為必須離開工作崗位超過1年,雖然算是停職,但無法歸建,所以實際上是辭職後赴任香港。總之是背水一戰,其實當下也沒有那麼悲壯。關於前往香港赴任一事,據聞是橫濱市立大學的矢吹晋老師所推薦,矢吹老師本身也有專門調查員的經歷,當時以中國觀察員的身份非常活躍。

其後,我們一家人展開了在香港的生活。某日,東京大學中文教室的高橋滿老師打了一通國際電話來,談到選修中文的學生急劇增加,為了因應這個狀況,計畫增加中文老師的名額,因此打算聘用我去任教。很久以後才有人私下告知我,當時在人事聘用會議上,曾有委員說:「此人已經取得博士學位,應該沒有問題。」因此非常順利地決定這個聘任人事案。就這樣,我在1986年3月結束了香港生活,從該年4月起成為了東大教養學部的副教授。以自己的努力加上周圍的鼎力相助,未來的生活終於塵埃落定。

現在回想起來,每個時刻幫助過我的貴人的名字常常浮上心頭。當時只是一心專注在眼前的事,當下是否曾好好地向他們道謝表達心意?模糊的記憶也伴隨著一絲不安襲上心頭,但感激不盡的心情卻是更加濃烈。

下一頁: 緩緩地「進入狀況」

關鍵詞

臺灣 研究 若林正丈 台湾 研究 若林正丈 研究 若林正丈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