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村泰治――一位緣牽臺日的實業家軌跡

生活 歷史 臺灣香港 文化

片倉佳史 [作者簡介]

位於臺灣臺北市中山區的林森北路一帶,戰後長年以來成為臺北代表性的娛樂場所。不過那樣的光景已成為過去,現在此區的旅館和餐廳雲集,旅客很多。本文將介紹此區域的開發,以及規劃營造時的背景,甚至和東京的某區域住宅有所關聯。

櫻花街道背後的歷史

今日的上北澤,以櫻花街景之美聞名。如前所述,木村泰治在打造大正町時,於中央幹道兩旁種植了櫻花,這是景觀設計的意識下所做的規劃,但染井吉野品種的櫻花與臺灣氣候水土不服,無法生存。不過木村也將櫻花帶到了下北澤。

總而言之,木村在下北澤實現了他在臺灣無法完成的理想。此外,木村之後再度將染井吉野品種的櫻花帶到臺灣。經過了大正町的失敗,他將苗種帶往臺北近郊位於較高海拔的草山(現在的陽明山),這次終於種植成功,現在的陽明山已成為臺灣屈指可數的著名賞櫻景點。

最後,我想要介紹木村的另一個面貌。木村是位著名的愛犬人士,他不僅留下論文書寫關於臺灣特有種的臺灣黑狗,更解開了忠犬八公的血統之謎,並出資贊助製作忠犬銅像,深入參與其中。

木村泰治因調查忠犬八公的血統而為人所知(福島岳温泉木村家提供)
木村泰治因調查忠犬八公的血統而為人所知(福島岳温泉木村家提供)

翻開戰前的紳士名人錄,可以看見木村被記述為「具有文人氣息般之人」。不僅在都市開發上功績顯著,若得知他愛狗成性的一面,更加引人興味。

此外,戰後從臺灣被遣返的日本人,在臺灣留下了私有財產,木村也多方參與要求日本政府賠償損失的請願運動。包含這個層面,若從一位「人物」的角度來考察臺日關係史,將使臺灣浮現出充滿魅力的不同樣貌。

現今的上北澤和陽明山(原來的草山),美麗櫻花滿佈,每到季節,賞櫻的遊客大舉湧入。不知在天國的木村現在會以何種表情,眺望著那個風景?

標題圖片:日本統治時期稱為「大正町」的住宅區。戰後的「大正町通」以歷任國民黨主席的林森之名,改稱「林森北路」(片倉真理攝影)

關鍵詞

櫻花 臺灣 日本統治時期 林森北路 上北澤 台湾 日本統治時代 林森北路 日本統治時代 林森北路

片倉佳史KATAKURA Yoshifumi簡介與署名文章

旅居臺灣的作家。1969年出生於神奈川縣。就讀早稻田大學教育系時第一次到臺灣旅行。大學畢業後就職於福武書店(現在的倍樂生Benesse)。1997年開始正式在臺灣生活。從此,圍繞臺灣文化以及臺灣與日本的關係進行寫作、攝影。創作內容涉及地理、歷史、語言、交通、溫泉、時尚等多個領域,特別對日治時期的遺跡和鐵路有很深的造詣。主要著作有《臺灣日治時代遺跡》、《臺灣土地・日本表情》、《臺灣風景印-台湾・駅スタンプと風景印の旅》(玉山社)等。網站:臺灣特搜百貨店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