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村泰治――一位緣牽臺日的實業家軌跡

生活 歷史 臺灣香港 文化

片倉佳史 [作者簡介]

位於臺灣臺北市中山區的林森北路一帶,戰後長年以來成為臺北代表性的娛樂場所。不過那樣的光景已成為過去,現在此區的旅館和餐廳雲集,旅客很多。本文將介紹此區域的開發,以及規劃營造時的背景,甚至和東京的某區域住宅有所關聯。

隨戰敗而消滅的大正町與現況

由於戰敗,日本人相繼離開臺灣。臺灣被納入中華民國的統治之下,「大正町」的名稱也走入歷史。日本人擁有的財產,無論公有還是私有,都被視為敵方資產,遭到中華民國的國民黨政府接收。大正町的住宅也權充為從中國來臺的官吏等人之住所。

其後,林森北路一帶的娛樂事業,聲名遠播,特別被認為是日本商人聚集的場所。因此,圍繞著此區域的樣貌也產生了變化。現在,木造平房的住宅大半已改建,幾乎沒有留下痕跡。

但至今仍沿用日本統治時期所命名的巷道名稱,雖然只是俗稱,並非正式地名,但現在仍用中文表記稱「五條通」(原為「五条通り」)和「七條通」(原為「七条通り」)等等,使用日本統治時期的名稱。

三板橋公墓(現為林森公園)裡,留有第7代臺灣總督明石元二郎的墓地。其墓地鳥居現仍留存當地(筆者攝影)
三板橋公墓(現為林森公園)裡,曾有第7代臺灣總督明石元二郎的墓地。其墓地鳥居現仍留存當地(筆者攝影)

下一頁: 關東大震災與上北澤

關鍵詞

櫻花 臺灣 日本統治時期 林森北路 上北澤 台湾 日本統治時代 林森北路 日本統治時代 林森北路

片倉佳史KATAKURA Yoshifumi簡介與署名文章

旅居臺灣的作家。1969年出生於神奈川縣。就讀早稻田大學教育系時第一次到臺灣旅行。大學畢業後就職於福武書店(現在的倍樂生Benesse)。1997年開始正式在臺灣生活。從此,圍繞臺灣文化以及臺灣與日本的關係進行寫作、攝影。創作內容涉及地理、歷史、語言、交通、溫泉、時尚等多個領域,特別對日治時期的遺跡和鐵路有很深的造詣。主要著作有《臺灣日治時代遺跡》、《臺灣土地・日本表情》、《臺灣風景印-台湾・駅スタンプと風景印の旅》(玉山社)等。網站:臺灣特搜百貨店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