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村泰治――一位緣牽臺日的實業家軌跡

生活 歷史 臺灣香港 文化

位於臺灣臺北市中山區的林森北路一帶,戰後長年以來成為臺北代表性的娛樂場所。不過那樣的光景已成為過去,現在此區的旅館和餐廳雲集,旅客很多。本文將介紹此區域的開發,以及規劃營造時的背景,甚至和東京的某區域住宅有所關聯。

不為人知的戰前高級住宅區

若打開臺北市地圖,可以看見市內有許多公園,現在稱為「林森公園」的綠地,也是其中之一。日本統治時期,此地設有三橋町公墓,這一帶名為「三板橋(Sanbankyo)」,第7任臺灣總督明石元二郎(Akashi Motojiro)和第3任臺灣總督乃木希典(Nogi Maresuke)的母親乃木壽子(Hisako,舊姓長谷川)的墓地,就位於這個區域。

本文要介紹的是,位於這塊綠地南側的區域,那裡直至戰爭結束為止,都被稱為「大正町」,當時出生於日本本土的人與其子嗣被稱為「內地人」,他們便群居於此高級住宅區,遠近馳名。

著手開發此地的,是一位名為木村泰治(Kimura Taiji)之人。他出身於秋田縣大館,在文豪二葉亭四迷的勸進之下,成為新聞記者;後經由曾任《臺灣日報》主筆的内藤湖南引介,於日本統治臺灣不久的1897(明治30)年底,遠渡來臺。

木村泰治參與臺灣各地的都市計畫。記者時期曾與兒玉源太郎、後藤新平、新渡戶稻造有深交(福島岳温泉木村家提供)
木村泰治參與臺灣各地的都市計畫。記者時期曾與兒玉源太郎、後藤新平、新渡戶稻造有深交(福島岳温泉木村家提供)

其後,木村成為《臺灣日日新報》的總編輯,在各領域廣泛地進行新聞採訪活動,之後參與設立「臺灣土地建物會社」,進入實業界。該社參與基隆港和高雄新市鎮的營造等等事業,其中許多都由木村親手籌辦。1937年(昭和12)年,他為臺北商工會議所的設立四處奔走,成立後更擔任該會會長。

下一頁: 讓人興起定居於新領土臺灣的念頭

關鍵詞

櫻花 臺灣 日本統治時期 林森北路 上北澤 台湾 日本統治時代 林森北路 日本統治時代 林森北路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