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臺灣研究人生:兩個衝擊──林義雄「滅門」慘案與葉石濤的一席話
政治外交 臺灣香港-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葉石濤先生的一席話──「開始述說現代史的豐饒原野」
此外,1980年造訪臺灣時,還有另一件事至今難以忘懷。初次會見葉石濤先生,我曾就教於他。停留在高雄的某日傍晚,那次也是經由近藤夫婦的介紹安排,前往位於高雄市郊外的左營,拜訪葉宅。葉先生於1977-78年的所謂「鄉土文學論戰」裡,身為以「臺灣文學論」開展論述的文學家,可說已是名滿天下,但當時他仍擔任小學教師一職。真如字面所述,他是「葉老師」(譯註:日文「先生」一詞,常用在對於教師的尊稱)。
從微暗的入口,步上階梯到2樓,便可抵達葉先生的會客室。我們4個人以日語交談時,有位青年來訪。葉先生的會客室,同時也是文學青年的沙龍,因此葉先生換成華語說:「來談談歷史吧」,接著繼續說了下去。
其實我已在數年之後,寫文章發表了當時的種種經歷,那是我最初也是最後的文學作品解說。那大約是在1983年的時候,上回曾提到的松永正義先生,他帶頭召集幾位朋友,打算翻譯並編纂現代臺灣文學作品的選集,我也擔任其中一篇作品,千辛萬苦地完成翻譯,此外更逞強地撰寫了《臺灣現代小說選》Ⅰ、Ⅱ、Ⅲ(1984-85年、研文出版)之中第Ⅲ集《三腳馬》的解說。另外兩篇解說由松永先生撰寫,他身為日本首部現代臺灣文學選集的編譯者,這部選集讓他以臺灣文學研究者的身份閃耀登場。
我將自己的「解說」題為「開始述說現代史的豐饒原野」。從標題馬上可以得知,此文並非論及文學之物,倒是傳述了我自身在1980年進行的臺灣之旅的感受。此文有些長,在此只簡單引用部分段落。《臺灣現代小說選》出版於1985年,臺灣當然尚處於漫長的戒嚴時期之中,文中的Y老師,指的便是葉先生。
「從那之後約有一個小時,Y先生以一口沒有那麼標準但字句分明的北京話,向我們談起過往種種。故事從他的青年時期,也就是戰爭下的時代開始,然後言及戰後襲向臺灣的動亂,接著無可避免地,談到了『二二八事件』與其周邊的相關事物。」
「Y先生的口氣帶有一種親臨現場的緊張魄力。我覺得當時自己受到了某種心理衝擊。……當時,我聽著Y先生的敘述,面對臺灣現代史之中至今未能公開談論這件事的巨大與深奧,至今仍有所感,不禁錯愕而茫然。」
從現在回想起1980年的臺灣之旅,「不禁錯愕而茫然」的,或許不只是因為葉先生一席話所帶給我的衝擊。民生西路的西餐廳「波麗路」的衝擊,以及林義雄議員一家人受到襲擊的衝擊,也都重重疊加其上。我的「解說」標題為「開始述說現代史的豐饒原野」,當然意味著同時期的臺灣文學,開始述說起戰後臺灣的現實狀況,但與此同時,或許也透露出我自己當時的情況。那時,比起臺灣現代史,臺灣政治在我眼前開展的劇烈變化,讓我更加受到那一片「豐饒原野」的吸引。我的標題,便是自己研究轉向的自白。
標題圖片:葉石濤先生(中央)、林瑞明先生(左)、筆者「右」:1982年夏,攝於高雄市內咖啡館(筆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