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性的音樂播放機第一代隨身聽「WALKMAN」是怎樣誕生的?

社會 文化 生活 音樂 技術

品川育 [作者簡介]

在海外市場打響名聲的第二代「WM-2」

為隨身聽的普及做出巨大貢獻的「WM-2」(1981年面世)
為隨身聽的普及做出巨大貢獻的「WM-2」(1981年面世)

第一代面世1年7個月後的1981年2月,第二代「WM-2」(價格32000日圓)閃亮登場。

不同於在原有產品基礎上改造而成的第一代,WM-2可謂是在深入思考「『WALKMAN』應有狀態」的基礎上設計而成的第一款機型。外形愈發小巧,儘量接近卡帶盒的尺寸,操作按鈕也從側面移到了前面,體現出更加考究的設計感。

這款機型在海外市場也深受歡迎,了解這段歷史的外國人甚至表示,「要說印象最深刻的機子,肯定是這一款(WM-2)了」。

當時,「WALKMAN」已經不再只是「對流行趨勢敏感的年輕人的玩具」,而是受到了各年齡段人群的廣泛喜愛。1981年5月的日經流通新聞刊發一篇題為《索尼的第二代「WALKMAN」,打入中老年圈子》的報導,對WM-2進行了介紹。

由於最初沒有在生產體制上做好充分準備,導致第一代經常缺貨,對此進行反省後,索尼在推出WM-2時建立了可以大幅增產的體制。1981年11月23日的日經新聞報導,上市短短9個月的時間,WM-2的出貨量就突破了100萬臺。順便提一句,第一代上市兩年的累計銷量是150萬臺。

看到索尼的「WALKMAN」如此熱銷,愛華、松下電器(現在的Panasonic)和東芝等公司紛紛推出了類似產品,但索尼「WALKMAN」的品牌影響力早已不可撼動。日經新聞的前述報導還引用了同行業其他公司的聲音——「深刻體會到了先發優勢和『SONY』品牌在年輕群體中的神奇影響力」。

截至1982年10月末,「WALKMAN」累計銷量達到550萬臺,其中60%以上是出口銷量(1983年1月5日的日經新聞),由此可以看出,面世幾年來,它已經在國際上確立了極高的人氣度和知名度。

1983年末,開始出現了「需求飽和」之類的報導,但索尼又在1984年和1992年相繼推出了攜帶式CD播放機「DISCMAN」(價格49800日圓)和「MD」,始終是引領攜帶式播放機市場的開拓者。

已經微縮到卡帶盒尺寸大小的「WM-20」(1983年面世)
已經微縮到卡帶盒尺寸大小的「WM-20」(1983年面世)

可以隨身聽CD的第一代DISCMAN「D-50」(1984年面世)
可以隨身聽CD的第一代DISCMAN「D-50」(1984年面世)

採用了可以反覆讀寫的Mini Disc的第一代MD「MZ-1」(1992年面世)
採用了可以反覆讀寫的Mini Disc的第一代MD「MZ-1」(1992年面世)

下一頁: 卡帶「WALKMAN」是否會成為一種文化

關鍵詞

iPhone 索尼 音樂 隨身聽 Walkman

品川育SHINAGAWA Ikuo簡介與署名文章

2000年進入某大型IT出版社工作。曾供職於雜誌編輯部,創辦過1500萬PV級的網路新媒體,後來獨立。在近20年的時間裡,始終不懈追趕國內外的技術發展及其周邊商業機遇。近年來對深度學習等AI技術和傳統行業的產業變革產生興趣,一直在進行相關採訪活動。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