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臺航路與〈バナちゃん節〉──臺灣香蕉讓日人愛上香蕉

生活 歷史 觀光旅遊 飲食 臺灣香港

目前在日本的超市幾乎看不到臺灣產的香蕉。然而,日本人開始進口香蕉至熱愛香蕉,和臺灣有著深厚的淵源,此緣由幾乎隨著臺灣香蕉的淡出而被人遺忘。

試圖以雲林產「烏龍種」香蕉重新打開臺灣香蕉的市場

現在,內田正著手進行的工作,是把臺灣中南部雲林縣生產的品種香蕉「烏龍種」進口到日本去。提到臺灣香蕉,一般多半會想到屏東、高雄,雲林產則比較罕見,但這是有理由的。首先,颱風的行進路線往往不會通過雲林,使得這裡不易受颱風影響,此外還有濁水溪這樣的大河川流經,土壤相當肥沃。生產烏龍種香蕉的蘇明利,幾乎把全部人生都投注於栽種香蕉,全力打造雲林香蕉的品牌口碑。他有許多堅持,諸如把種稻米的土地拿來種香蕉,以培養對香蕉天敵「黃葉病」的抵抗力等,這樣種出來的烏龍種香蕉能耐寒,秋春時節糖度高,且生長速度慢使得味道纖細並富有光澤,成為其特徵。目前已開始慢慢在日本超市打開市場,據說令人遙想起當年被稱為「北蕉」,備受喜愛的臺灣香蕉,吃起來充滿懷舊感等等,評價很好。不過,它的零售價落在一包398日圓,價格不下於菲律賓高級產地的高原香蕉,該如何降低流通作業的成本將是未來的課題。

生產「烏龍種」香蕉的蘇明利(右)和兒子蘇竣奕(左)(內田尚毅攝影)
生產「烏龍種」香蕉的蘇明利(右)和兒子蘇竣奕(左)(內田直毅攝影)

根據日本總務省調查,2018年日本人的香蕉消費量為一個家庭平均一年18公斤(約120根香蕉)左右,不難看出日本人有多愛香蕉。然而,日本人開始吃香蕉,其實是始自於明治年間領有臺灣以後的事,距今還相當資淺。換言之,我們甚至能說,是臺灣香蕉打造出今天日本人對香蕉的愛。只不過這段日臺歷史的淵源連結,在日本還不算為人熟知。

「臺農發股份有限公司」的內田留意到,每年門司港在活動中舉行香蕉叫賣表演時,使用的不是臺灣香蕉,便在2017年時提供了往年香蕉貿易的照片看板和臺灣香蕉。日臺航路這段連結日臺兩地的背後故事如今已被遺忘,現在要從「香蕉大叫賣」聯想到臺灣香蕉恐怕不是易事,不免令人惆悵。這陣子臺灣成為熱門旅遊地點,在日本能見度愈來愈高,我衷心期盼深刻連結著日臺兩地的,美味的臺灣香蕉,能再一次重現於日本人的餐桌。

「烏龍種」香蕉(內田尚毅攝影)
「烏龍種」香蕉(內田直毅攝影)

〈バナちゃん節〉資料提供:門司區役所

標題圖片:門司港站(筆者攝影)

關鍵詞

臺灣 香蕉 門司港 香蕉大叫賣 內臺航路 台湾 門司港 門司港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