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臺航路與〈バナちゃん節〉──臺灣香蕉讓日人愛上香蕉

生活 歷史 觀光旅遊 飲食 臺灣香港

栖來光 [作者簡介]

目前在日本的超市幾乎看不到臺灣產的香蕉。然而,日本人開始進口香蕉至熱愛香蕉,和臺灣有著深厚的淵源,此緣由幾乎隨著臺灣香蕉的淡出而被人遺忘。

經由臺日船班運往日本的臺灣產香蕉

福岡縣北九州市門司區。

這裡看得到對岸的山口縣下關市。奔流於其間的海峽,從下關取「關」,門司取「門」,兩字合併稱「關門海峽」,並有關門大橋與關門隧道連接本州與九州。但事實上,門司港最繁榮的日子,是關門海峽上還沒有橋也沒有隧道的時候,如今,依稀可見往日風華的市街已成為觀光景點,被稱作「門司港舊情」。

對筆者來說,門司港會讓我想到兩件事物,一是1914(大正3)年竣工的九州鐵道始發站,門司港車站;另一則是「香蕉大叫賣」。

門司港車站是很美的木造建築,有著橄欖綠的屋頂與奶油色牆壁,左右對稱的建築風格屬新文藝復興期樣式,是全日本第一個被登錄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的車站建築。車站經歷數次整修工程,在2012年時為了保存修復而展開大規模施工,終於在今年3月重新復原到開業時最初的模樣。

另一方面,「香蕉大叫賣」則被納入當地的傳統藝術之一,由民間團體保存並繼承了下來。叫賣時的說唱臺詞被稱作〈バナちゃん節〉(譯注:直譯為阿蕉歌),內容依地區不同有各種版本,門司港代代流傳的〈バナちゃん節〉版本則如下所示,明確地把日本與臺灣的連結寫入唱詞之中。

春天那三月春雨 櫻花飛舞彌生天空
奧州仙臺的伊達公 為何鍾情於阿蕉
且聽我細數阿蕉身世

生於臺灣臺中 阿里山麓小農村
臺灣姑娘一見傾心 趁臉色嬌媚時
雖非國定忠治 仍摘個一串兩串

裝進雞籠 告別阿里山麓
轟隆轟隆火車搖啊搖 抵達基隆港
乘船駛離基隆港 越過金波銀波浪花頭

大海遙遙船行路 千辛萬苦有盡頭
終於抵達了 門司港 門司是九州大都會

「香蕉大叫賣」發祥地之碑(筆者攝影)
「香蕉大叫賣」發祥地之碑(筆者攝影)

始於1896(明治29)年,由大阪商船運航的「內臺航路」(臺灣航路)之中,有一條航線便是從神戶出發,走瀨戶內海行經門司,在臺灣北部的基隆港之間往返。

當時內臺航路的當家花旦,就是聲名遠播的大型輪船「高千穗丸」。「高千穗丸」由著名造船技師和辻春樹設計,船室內部皆以金泥與螺鈿裝飾,相當奢華。曾活躍於日本NHK料理節目與雜誌的辛永清女士是臺灣臺南出身,她同時也是知名的隨筆作家,曾經在著作裡如此回首那時候的船旅風光:

那時候走日本航線的船有高千穗丸跟高砂丸,都是很有意思的豪華船隻,大廳金碧輝煌,甲板上還有泳池。每次父親搭的船入港時,都會趁機讓我在出港前上船遊玩一番,所以在我心中,開往日本的船旅一直是個憧憬,我總想著有一天也要搭船去日本。(《府城的美味時光:台南安閑園的飯桌》(辛永清著,聯經出版)

下一頁: 臺灣香蕉在日本衰退之因

關鍵詞

臺灣 香蕉 門司港 香蕉大叫賣 內臺航路 台湾 門司港 門司港

栖來光SUMIKI Hikari簡介與署名文章

旅居臺灣的作家。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2006年開始旅居於臺灣。為日本各類媒體撰寫有關臺灣的報道。著有《在台灣尋找Y字路》(玉山社,2017年),《山口,西京都的古城之美:走入日本與台灣交錯的時空之旅》(幸福文化,2018年)、台日萬華鏡(玉山社,2021年)。個人網站:「台北歲時記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