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神話(1):大和政權編寫的「歷史的起源」

文化 歷史

松本直樹 [作者簡介]

日本的建國神話是根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的內容整理出來的。本文將對其誕生的時代背景進行解說,並介紹伊邪那歧和伊邪那美創造日本列島的故事。

成書於8世紀的大和政權國家史書

成書於712年的《古事記》和720年的《日本書紀》,是記錄了大和政權建國史的作品。這兩部建國史書是在怎樣的背景下,以怎樣的意圖編寫的呢?其歷史背景有兩點。一是日本(正式國名「日本」的確立大約是在西元700年左右)在東亞的立場變化,二是國內政治的煥然一新。

寬永版本的《古事記》。1644年(寬永21年)印刷的《古事記》為最初的版本(編輯部攝影)
寬永版本的《古事記》。1644年(寬永21年)印刷的《古事記》為最初的版本(編輯部攝影)

5世紀的東亞地區,中國在歷代王朝建立的冊封體系下維繫著龐大帝國的統治。當時,日本還是倭五王時代,偏安於此帝國一隅。478年,倭王武(第21代天皇,雄略天皇)向宋順帝呈遞上表文(向皇帝呈遞的文書),表明臣服之意。然而之後,日中之間卻迎來了長達一個世紀左右的外交空白期。直到7世紀初,推古天皇(第33代天皇)的時代,日本在遞交的國書中自稱「日出處天子」,稱隋煬帝為「日落處天子」,這就等於是宣告日本退出中國的冊封體系,不再臣事中國。推古天皇時期,聖德太子一派開始研究編纂「國記」,一般認為日本自此邁出了編寫國家史書的第一步。

反觀日本國內,645年開始大化革新,672年結束壬申之亂,7世紀的日本經歷了一系列顛覆舊有政治體制的大事。「大化」是日本自主制定的第一個年號。原本年號是由中國皇帝制定的東西,也是皇帝作為「時間統治者」的證據,因此日本確定自己的年號,可以看作也是宣告脫離冊封體系的一環。

壬申之亂是日本古代史上最大的一次皇位繼承爭奪戰。取得勝利的大海人皇子繼承了皇位,成為第40代天皇——天武天皇。他執政後便著手制定維護統治的基本法典「律令」,開始了新國家的建設。《古事記》和《日本書紀》的編纂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脈絡中,在天武天皇的提議下開始的。

這裡概括一下。一國的史書是當時的施政者為了建設新國家而編寫的。為了將國祚順利傳諸後人,首先就必須編寫過去的「正確的歷史」,並以這種歷史記載宣揚自身統治的正當性。當然了,所謂「正確的歷史」,就是符合為政者標準的「正確的歷史」。因此,聖德太子和天武天皇認定有必要為國修史,於是就有了《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二書。

寬永版本《古事記》的正文(編輯部拍攝)
寬永版本《古事記》的正文(編輯部拍攝)

下一頁: 巧借神話之力論述國家起源

關鍵詞

日本 皇室 歷史 日本史 天皇 神話

松本直樹MATSUMOTO Naoki簡介與署名文章

早稻田大學教育綜合科學學術院教授。1963年出生於東京。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系畢業,該大學研究所文學方向博士後期課程退學。博士(文學)。曾任該大學副教授,2008年起任現職。2018年起擔任該大學理事一職。專業是上代日本文學,主攻《古事記》《日本書紀》以及各國風土記等古代神話。主要著作有《古事記神話論》(2003年,新典社)、《出雲國風土記注釋》(2007年,新典社)、《從神話解讀古代日本—古事記、日本書紀、風土記—》(2016年,築摩書房)。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