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不」怦然心動的人生中的垃圾屋主人們

社會 生活

平成時代的30年間,便宜貨受到追捧,我們已經習慣購買廉價商品,用完就丟的生活形式。許多人明明收入不錯,卻全用便宜貨。這種生活方式或許是催生「垃圾屋」的一個原因。「Magonote」公司一年大約會接到主要來自東京都內的850件垃圾屋打掃的工作。我們聽取了該公司社長佐佐木久史對垃圾屋問題的看法。

佐佐木久史 SASAKI Hisashi

1969年生於大阪市。垃圾屋清潔公司MAGONOTE社長。他認為垃圾屋是一個社會問題,除了為客戶提供改善生活的建議外,還面向有關專家,開展在家醫療、老年人問題等講座。

都市的孤獨催生出垃圾屋

由於首都圈內絕大多數人都住在集合住宅裡,所以客戶委託我們清潔的垃圾屋主要是公寓、大廈。雖然鄰居之間只是一牆或一層天花板之隔,但根本沒有人彼此注意。既不知道鄰居的名字,也不知道是否有人進出,這種情況非常普遍。

即使因為忍受不了強烈的臭味而向管理公司聯絡,但由於存在法律的屏障,所以也不能立刻進入室內。在研究對策的過程中,時間不斷流逝,情況會變得越來越難以挽回。我們接單後,即使運走了大量行李,住在一個樓裡的住戶也仍然是一副視而無睹的表情。雖然人來人往,卻感覺像身處無人島。

從前,都有一些歐巴桑們總是愛管閒事,甚至會擅自打開別人家的大門,大聲嚷嚷「要記得清理垃圾啊!」「這間屋子有怪味,到底怎麼回事?」。而近年來,為了避免糾紛,大家都覺得應該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種人際關係的淡薄或許正是催生出垃圾屋的一個背景原因。

雨傘要買15000日圓以上的高級貨

另一個原因是,平成30年間,日本一直處於通貨緊縮狀態,人們總是喜歡購買便宜貨。除了百圓商店和快時尚外,還有拼低價的網購電商加入混戰,我們已經習慣了買便宜貨用完就丟掉。也有許多人其實收入不錯,用的卻也全是便宜貨。

幾年前,我去了一位客戶家裡,發現300日圓一把的塑膠雨傘堆成了小山。還有幾百條看似很便宜的領帶和大量假冒名表。我對這位客戶說,「雨傘起碼要買15000日圓的,西裝要買50000日圓以上的,手錶要頂級名牌。請您拿出勇氣,換掉家裡的東西」。

300日圓的雨傘總會忘在居酒屋的置傘處,需要的時候又會隨手在便利商店裡買一把。如果擁有15000日圓一把的雨傘,就不會再想用那些便宜的塑膠雨傘,而且會惦記著不要落在外頭。如果是一把100萬日圓的手錶,就會小心呵護使用一輩子,而不會回到家裡就隨手一扔,最後搞得不知去向。

這位客戶花了差不多一年時間慢慢換掉了家裡的東西,而他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也逐漸發生了變化。此後,他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收入也提高了。

我有時也會想,如果沒有便利商店、百圓商店和網購,恐怕也就不存在清潔垃圾屋之類的工作了。如果習慣了購買便宜貨,用完就丟,那麼人類自己也會變得便宜。

下一頁: 收拾房間就是收拾人生

關鍵詞

垃圾屋 KonMari 近藤麻理惠 斷舍離 極限民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