狛犬――連結臺灣與日本,日常生活裡的藝術雕塑

文化 歷史 觀光旅遊 藝術 臺灣香港

栖來光 [作者簡介]

日本神社入口處通常左右會有成對的狛犬,和臺灣寺廟的石獅子類似,被當成神的守護者。臺灣日本時代也曾在各地興建神社及狛犬,由這些狛犬的造型及特色,推測有一批臺灣狛犬可能來自於日本的山口縣。

臺灣各地狛犬與山口縣各地狛犬的共通點

市來訓子(日本參道狛犬研究會關西支部長)花費20年光陰訪查臺灣的狛犬,幾乎掌握了所有現存臺灣狛犬,並與同行走訪臺灣狛犬的旅伴片岡元雄(原吉川英治紀念館館員),針對臺灣狛犬與山口狛犬的共通處,歸納出下列幾點:

  • 垂而長的耳朵
  • 眉毛捲曲似繩
  • 半圓型向外凸出的眼睛
  • 「阿」像張開的口中,利齒上下排相觸,使上下顎呈拱橋型相連
  • 「阿」像口中有可動式的玉珠
  • 「哞」像頭上有似瘤的小角
  • 捲曲的鬃毛聚攏於頸部
  • 軀幹上有許多圓弧線條匯成漩渦圖紋
  • 尾巴為豎長型,有螺旋毛紋
  • 從正後方看,尾巴毛從中往左右外捲,中央處另有毛紋呈蕨手圖樣

從整個山口縣來看,這些特徵尤其集中於下關市至周南市一帶,我在「山口狛犬樂會」藤井先生的引領下,前往探訪符合特徵的狛犬。

與山口縣下關市「龜山八幡宮」的狛犬頗為相似的臺灣狛犬,就位在劍潭公園入口處,也就是1901(明治34)年落成的臺灣神宮舊跡(今之圓山飯店)近處。這尊狛犬高達170公分,是日本時代留在臺灣的狛犬中體型最大的,相形之下,龜山八幡宮的狛犬建於1874(明治7)年,時間上早了近30年。雖然體型比臺灣那尊小,但仍看得出許多共通點,像是妹妹頭般的髮型與長長的垂耳、繩結似的眉毛、凸出的半圓形眼睛等,看起來的確像臺灣神社狛犬的原型。

「龜山八幡宮」的狛犬(左)和「舊臺灣神宮」的狛犬(右)(筆者攝影)
「龜山八幡宮」的狛犬(左)和「舊臺灣神宮」的狛犬(右)(筆者攝影)

「和美金刀比羅社」(今之和美德美公園)位於彰化縣和美的製糖工廠中,奉納於此的狛犬(1916年/大正5年)和山口縣山陽小野田市津布田八幡宮的狛犬非常相像,這尊狛犬完工於1912年(大正1年),出自工匠西山五郎之手。除此之外,下松市深浦八幡宮、周南市二俣神社、同樣於周南市內的賀茂神社等地的狛犬,也都跟本文開頭提及的舊臺南神社的狛犬有類似的作工。

出自西山五郎之手的津布田八幡宮的狛犬(筆者攝影)
出自西山五郎之手的津布田八幡宮的狛犬(筆者攝影)

下一頁: 狛犬自山口渡海來到臺灣的推測

關鍵詞

神社 臺灣 山口縣 狛犬 台湾 神社 狛犬 神社 狛犬

栖來光SUMIKI Hikari簡介與署名文章

旅居臺灣的作家。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2006年開始旅居於臺灣。為日本各類媒體撰寫有關臺灣的報道。著有《在台灣尋找Y字路》(玉山社,2017年),《山口,西京都的古城之美:走入日本與台灣交錯的時空之旅》(幸福文化,2018年)、台日萬華鏡(玉山社,2021年)。個人網站:「台北歲時記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