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本武藏及其《五輪書》所展現的兵法思想
文化 歷史-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由於《五輪書》和吉川英治所著小說《宮本武藏》被翻譯成了多國語言,宮本武藏在國外也很有名氣。但是,小說、電影和漫畫等作品中所表現的浪跡江湖的武士和比劍決鬥的劍豪形象,其實是根據武藏逝世130年後所寫的一本傳記(*1)虛構而成的。這裡我首先要介紹的是通過學術研究再現的真實的武藏,繼而根據《五輪書》5卷的內容來闡述武藏的思想。
生活在戰國末期到江戶初期的武士
宮本武藏年輕時就撰寫過劍術理論著作,經兩次改寫,於晚年完成了《五輪書》的編寫。至今留存在世的有兩封他寄給大名的親筆書信,十多幅確定無誤為其本人繪製的水墨畫,及其親手製作的木刀和刀鐔(護手)等物品。此外,還有其養子和弟子的記述資料,以及與其有關的藩國史料。通過綜合研究這些資料,武藏的一生便大致清晰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宮本武藏生於1582年,逝於1645年。他出生在日本各地經過連年混戰即將迎來全國統一的時代,他去世時,江戶幕府已經建立並逐步穩固。他的人生可以劃分成4個時期,這4個階段也和日本社會的劇烈變動緊密相連。因此,結合當時的時代特點,4個階段如下所示。
Ⅰ.20歲以前的修煉期。日本社會逐漸統一,近代國家秩序形成。
Ⅱ.21歲前往京都,直至29歲,武士修行期。關原之戰後,德川幕府誕生,與豐臣舊勢力之間爭鬥不斷,社會動盪不安。
Ⅲ.30歲至59歲,作為藩國大名的門客,潛心探究兵法之道。這一時期,其養子伊織成為家老(藩國重臣——譯注)。經過大阪之陣,日本戰國時代的混戰結束,幕藩體制確立。
Ⅳ.60歲之後,寫下了概括其一生思想的《五輪書》。沒有經歷過戰國混戰的年輕將軍和大名與前代實現了世代交替。
(*1) ^ 豐田景英所著《二天記》(1776年)。二天是宮本武藏的號,該書採用傳記體裁,詳細描寫了嚴流島決鬥。但通過分析書中敘述的內容可以斷定,該書選取了此前的民間傳說或逸聞趣事的著名場景加以改寫,是一部虛構作品。
終生踐行「武士之道』
宮本武藏在《五輪書》中自稱是「出生於播磨國的武士』。根據其養子伊織留下的資料,宮本武藏雖然出生於姬路城附近的播磨國武士家庭,但在日本統一過程中家道中落,因此他在少年時期過繼給岡山的武士宮本無二齋當養子。無二齋是一位武藝家,曾被室町將軍賜名號「天下無雙』。在無二齋的身邊,武藏從少年時期開始苦練劍術。13歲時,他首次在決鬥中打敗了有名的武藝家。
1600年關原之戰後,21歲的宮本武藏來到京都,與來自各地的兵法家交鋒並獲勝。通過研究發現,武藏在24歲時就寫下了列有28條內容的劍術著作《兵道鏡》,自稱「天下第一』,開創了「圓明流』。之後,武藏到全國各地修行武藝,29歲前經歷過60多場生死決鬥,據說無一敗績。最後的決鬥對手是有名的佐佐木小次郎。後人編造了武藏以故意遲到的詭計取勝的故事,但其實他們是同時在無人島會合的。面對小次郎使用三尺多長的武士刀,武藏用比對手武士刀更長的大木刀將其擊倒。
進入而立之年後,宮本武藏開始追求「更加深奧的道理』,50歲時實現道之大成,寫下了《五輪書》。對這期間的情況進行調查發現,有資料記錄了1615年,34歲的武藏在大阪夏之陣中加入德川一方大名的麾下作戰。兩年後,他來到姬路城,成為姬路藩的門客。作為門客而非家臣,他有一定的自由,主要教導藩主的嫡子修習劍術。這一時期,武藏開始研究劍術理論,也開始畫水墨畫。
9年後,姬路藩主的嫡子病死,武藏舉薦養子伊織出仕曾合作建設城下町的鄰藩明石藩,自己也成為該藩的門客。5年後,20歲的伊織成為明石藩的家老,他的前途和養父武藏的功勞是分不開的。第二年,明石藩的領地轉移至九州的小倉,武藏等人也遷居至小倉。5年後,九州原發生了大規模叛亂,九州各藩被動員起來參與平叛。伊織作為小倉藩的軍隊指揮官表現突出,後來成為小倉藩的首席家老。
1640年,59歲的武藏成為九州熊本藩的門客。第二年,他向藩主獻上了35條內容的劍術論著,但第二個月藩主就去世了。兩年後,武藏開始為年輕的藩主和家老們撰寫《五輪書》。一年半之後,武藏在去世前一周終於完成了這部著作。《五輪書》是武藏一生的集大成之作,講述了以劍術修煉為核心的武士生存之道。
追求世間常理
《五輪書》把兵法之道分為地、水、火、風、空五卷(即五輪)進行系統闡述。
「地之卷』主要闡明武士之道的框架。
武士群體裡,既有作為個體的一個個武士,也有統帥千軍萬馬的大將。要通過磨練劍術理解作戰方式,並思考如何將之運用於戰鬥中。要勤於練習,這樣才能不管身處何地都能發揮作用。武士通常攜帶兩把刀,考慮到要在戰鬥中作戰,可手持兩把刀進行練習。除了劍以外,還要瞭解長槍、長刀、弓箭、火槍的特性,以便有效戰鬥。大將要善於判斷下屬的實力,合理配置,量才適用。踐行武士之道的根基在於摒除邪念,不斷修練。要廣泛涉獵各項技藝,拓寬視野,瞭解各種職業之道和社會現象,辨別諸事得失,自主作出判斷。洞悉不能為肉眼所見之處,同時注意細節瑣事。不做無用之事,專注於自身的修煉之道。這些教誨在所有道的追求上恐怕都是相通的。
「水之卷』論述的是核心的劍術理論。
首先論述了術的基礎,即心態、身姿、眼神,要在日常生活中磨練自己,以便能即刻做出反應。太刀(刃身長2尺以上的彎刀——譯注)分為上中下段和左右兩翼五種攻擊方位,要採用容易斬殺敵人的方位。要在身姿上追求最容易揮動起來斬殺對手的「太刀之道』。為了磨練這種感覺,需要練習這五種方位的運刀姿勢。練習不能拘泥於固有程式,每次都要擺出最容易斬殺敵人的姿勢,磨練自己對「太刀之道』更加良好的感覺。秉承「今日超越昨日之我,明日險勝,而後大獲全勝』之信念勤練不輟,「以千日練習為鍛,以萬日練習為練』。為了掌握更精湛的技法而每天練習,數十年如一日堅持不懈方為「鍛煉』。
「火之卷』論述的是作戰方式的理論。
首先要準確把握戰鬥場上的光線方向、立足點、障礙物等情況,戰鬥中儘量使這些條件于我有利、於敵不利。要瞭解敵人,使其優勢不得發揮,攻其弱點。不給敵人出招的機會,看透敵人的意圖,擺出隨時反擊的架勢,讓敵人無法發動攻勢。誘敵出招,將計就計擊敗對手。同時在心理上要讓敵人感到焦慮,使之迷惑、動搖,抓住敵人心理崩潰的瞬間進攻,從而取勝。和多人戰鬥時,要掌握主動權,積極出擊,攻擊多名敵人站位密集之處。如果兩次進攻無效,第三次則改變進攻方式。膽大心細地進攻,不要疏忽大意,直至最終取得勝利。
「風之卷』批評其他流派的謬誤,重申正確的理論。
追求無論何時皆通用之理。不要拘泥於姿勢或具體的動作,採取當前對敵最有效的姿勢,遵循「太刀之道』並靈活運用。勿信秘傳,不拘泥於固定的教學方法,採取學習者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式進行教學。考慮學習者的理解能力,引導其走上正確的修習之道,摒棄其自身的陋習和成見,學習者自然會領悟到武士真正的生存之道,達到心無旁騖之境地。這就是武藏自身的教學方法。
「空之卷』描述道的修煉方法及其終極形態。
各種謬誤都源自成見,所以重要的是時常以「空』為鑒,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不懈地追求更精湛的技法,與此同時不斷磨練自己的身心,最終達到毫無陰霾與困惑的清澈空明之境。這才是「真正的空』。
武藏年輕時在生死決鬥的實戰中一路勝出,同時他也在追求世間更加普遍的常理,不斷探究普遍適用於所有事物的高效、合理的狀態。他窮盡道之極致而遺留後世的《五輪書》,基於具體修習劍術的心得,揭示了武士真實的生活面貌,直到近400年後的今天,它仍向我們傳播著武士道的精髓。
標題圖片:嫡傳弟子摹寫的五卷本《五輪書》(武藏親筆書寫的原稿已下落不明)(永青文庫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