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昔日的韓森氏病療養院成為世界遺產——走訪臺灣與澳門的療養所舊跡
政治外交 國際 醫療健康 歷史 臺灣香港-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臺灣的保存運動震撼了我
上個月,我去拜訪了在澳門路環地區的韓森氏病(俗稱痲瘋病)療養所舊跡。這裡不對外開放,我又是臨時造訪,即便如此,警衛仍相當大方地為我解開了門鎖。
在細述拜訪過程前,先讓我簡述為何會對與日常生活看似毫無關聯的韓森氏病療養所產生興趣。
契機是臺灣。記得是在2007年左右,看到新聞報導,為因應新北市規劃的MRT(臺北捷運)機廠建設計畫,日治時期1930(昭和5)年創設的韓森氏病療養設施「樂生院」將遭到拆除,學生與市民團體得知後開始推動一連串的反對運動。我本來以為挺身而出的應該都是些學建築的年輕人,他們認為樂生院是文化財產而想加以保存(這的確也是部分因素)。結果,我發現他們高聲疾呼的訴求其實出於極人道的精神,希望不要奪走那些已屆高齡即將走向人生遲暮的康復患者(已痊癒者)終老一生的家園。
二戰前,日本政府對韓森氏病採取徹底的隔離政策,凡是發病者,不分孩童或成年人都一律送入收容設施,被迫與家人和故鄉分開。青年們貼近走過這些往事的院民,同理他們多年來的悲苦,還有被迫離開安居之地的傷痛,挺身抗議。這讓我深受震撼。
我從那之後就很掛心樂生運動的狀況,後來在2010年,新北市將其納入市定文化遺產。即便建築物本身已經因為捷運機廠工程而遭到嚴重破壞,仍獲得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指定為世界遺產候選地,千辛萬苦總算留住了院民們的家園。
2015年,我和幾位社團法人「臺灣世界遺產登錄應援會」理事一起實際拜訪當地,傾聽參與守護樂生運動的人們的想法,然後在建築師的指引下參觀設施。很可惜的是建築本館已遭拆毀,殘餘的建築物也有嚴重龜裂,顯然未來如何修復將會是重要課題。然而,建於日本統治時期的居住棟卻還完好如初,小而美的庭院、盆栽裡綻放的花朵,還有曬洗衣物,處處透著微小平實的幸福。
持續整修的澳門療養所舊跡
後來,我一邊倉促地補充知識,同時也走訪了日本的療養設施,心裡想著以後如果有機會,要去看一看建於16世紀,歷史悠久的澳門療養設施,也想知道那時葡萄牙人是怎麼營運韓森氏病的設施。
來自海內外的觀光客擠滿了澳門半島的大炮臺與大三巴牌坊,由這邊往東北方走幾分鐘,就會來到襯著綠色窗櫺的石造建築「望德堂」,上個月初我造訪此地,不知不覺間遠離了觀光勝地的喧囂,彷彿來到僻靜的葡萄牙街角。
這座教會建於1568年,祀奉聖母瑪莉亞,澳門首任主教修建這座禮拜堂作為附屬於韓森氏病設施的一環,由天主教會營運的韓森氏病療養所也約莫在此時設立於舊城牆外。傳教士與修女以人道為本照顧設施裡的病友,沒有採取隔離政策。除此之外,一如多民族共生的澳門本色,這裡接納各種國籍的病友。在世界史的課堂上學過,澳門在16到17世紀時,透過貿易與基督教成為連接東洋與西洋的重要樞紐。17世紀時有非常多的日本基督徒,在德川幕府迫害下逃往澳門,或許這裡的病友亦曾有過日本人。
蓋在望德堂旁的療養所,隨著時代演變而遷移,1947年搬遷到路環地區,直到現在。這間療養所舊跡,就座落在東邊九澳山的山腹處。路環地區這些年來填土造地的結果,使得島嶼形狀已徹底改變,但沿山路攀登,此處仍保留著一片豐盛的綠意,伴著風中送來的海潮香。行車一段時間後,就會看到位於「九澳康復醫院」腹地內的療養所舊跡。根據警備員所述,這裡擔負療養所的任務已經在1966年結束,住在裡面的病友與康復患者全數移住到老人安養中心,並於1987年時徹底關閉。接下來,聽說這裡有過幾次改建計畫,要裝修成藥物成癮患者的公衛設施或老人安養院,後來無疾而終而長期被閒置。
回歸中國後,2009年由文化局帶頭,成為澳門的世界遺產候選並展開調查,2014年開始整修工程。成排的珍珠黃南歐式建築鮮艷亮眼,看上去和舊時葡萄牙官員住家改成的博物館「龍環葡韻」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建於1930年代,如今藤蔓纏繞已然荒廢的建築物,跟修復完成的院民居住棟相映成趣;添置了洗手臺的長廊,應該通往醫療棟吧。
再往更深處,感受到聖母像從四方傳來滿是慈愛的目光。走到盡頭,一幢簡樸的教會悄然聳立,名為「痛苦之母天主堂」(REJA NOSSA SENHORA DAS DAM),據說至今仍作為禮拜之用。至於在日本與臺灣都看得到的骨灰堂,則沒有在腹地範圍內。作為歷史見證的療養所舊跡,有朝一日是否會對外開放呢?
攜手合作邁向未來
人類最古老的疾病韓森氏病,在漫長的年歲裡折磨著人們,對患者來說,更是一場對抗荒謬歧視的奮鬥。如今,藥物與治療方法的演進,已讓韓森氏病不再是不治之症,但在世上的某個角落,仍然有人正因無知造成的偏見、歧視與迫害而受苦。人們對韓森氏病患者根深柢固的偏見,其實與潛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偏見系出同源,分也分不開。
目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在冊的「負面遺產」,只有跟戰爭與販賣奴隸相關的項目,而我衷心希望全球能攜手推動讓韓森氏病列入遺產。病友與康復患者和一般民眾,大家一起攜手合作很重要。不論是在人權史或者在醫療史上,韓森氏病療養所都讓人更懂得人類的脆弱與堅強。
我認為臺灣發起守護樂生運動的學生們對他者付出的同理、關懷,能帶領我們邁向充滿溫暖人道精神的未來。
標題圖片:臺灣「樂生院」的患者居住棟(筆者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