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倉使節團:環遊世界,探索日本現代化的方向

政治外交 歷史 文化

泉三郎 [作者簡介]

1871年,即日本實現明治維新並開始建設新國家後不久,由新政府領袖、官員和留學生組成的「岩倉使節團」漂洋過海去尋找「新國家的未來藍圖」。逾百人參加這個使節團並親眼目睹了當時的世界形勢。

在回顧日本這150年來的發展歷程時,筆者發現可以把這150年間分為3個階段,這期間日本分別經歷了成功和失敗。第1階段是最令人驚歎的明治時期。在這約50年的時間裡,日本成功實現了初步現代化,在日俄戰爭中取得勝利,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為戰勝國,從而躋身世界五大強國行列。然而到了第2階段,日本由於之前的成功過於驕傲自大,於是逐漸偏向軍國主義路線,後來在徹底敗北之後險些亡國。戰後,日本人在美國的佔領之下屈辱度日,勉強維持國體。等到重新獲得獨立以後,日本步入第3階段,奇跡般地完成產業革命並甚至曾成為世界排名第2的經濟大國。

現在,日本經濟雖然長期處於低迷狀態,但GDP依舊處於世界第3的水準,國民享受著和平富裕的生活。當然,正是明治維新以後現代化的成功構築了現在的這份繁榮。那麼,日本現代化的起點是什麼呢?難道不是明治初期果斷實行的那場岩倉使節團環球之旅嗎?

革命一結束,三位主謀便出國巡遊海外

1871年7月,新成立的明治政府廢除了國內300個藩,成功實現了「廢藩置縣」這一項統一全國的不流血革命。這次革命的成功歸功於自古以來以「天命」為信仰的神道教大祭司天皇的威望。由此,長達260年的幕府政治徹底結束,封建制度瓦解。僅4個月之後,明治維新主謀之一的岩倉具視作為特命全權大使,木戶孝允和大久保利通作為副使,開始了為期1年半的歐美視察之旅。在緊接革命之後,為了尋找新國家的未來藍圖而遠赴海外的這三位革命骨幹所巡遊的國家都是哪些地方呢?

《岩倉大使歐美派遣》山口蓬春/繪(聖徳紀念繪畫館所藏)。畫中描繪了出行的人和送別的人。海面上漂浮的是一行人搭乘的「亞美利加號」商船
《岩倉大使歐美派遣》山口蓬春/繪(聖徳紀念繪畫館所藏)。畫中描繪了出行的人和送別的人。海面上漂浮的是一行人搭乘的「亞美利加號」商船

而且,隨這次使節團同行的還有以伊藤博文為首的50名新一代國家精英和50名年輕留學生。幕末時期以來,福澤諭吉和澀澤榮一等人一直在推進現代化的相關預備調查工作。此次派遣岩倉使節團也是為了實現這份工作的集大成。如果沒有新政府執行部門將想法立刻付諸實行的行動力,那麼岩倉使節團也就不可能實現了吧?

下一頁: 親眼目睹西方文明的「光」與「影」

關鍵詞

歷史 明治維新 日本史

泉三郎IZUMI Saburō簡介與署名文章

紀實作家。畢業於一橋大學經濟系。生於1935年。自1976年起,花費8年時間追尋岩倉使節團的足跡,並多次將研究成果付梓出版。1996年,創立「美歐亞巡遊之會」並擔任負責人,活動內容為輪流朗讀和研究由岩倉使節團書記官久米邦武所記錄的報告書《美歐巡遊實錄》。主要著作有《岩倉使節團——一群令人自豪的男人們的故事》(祥傳社,2018年),《伊藤博文的青年時代——他從歐美之行中學到了什麼》(祥傳社,2018年),《青年澀澤榮一的歐洲體驗》(祥傳社,2018年),《名曰「岩倉使節團」的冒險之旅》(文藝春秋,2004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