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道:日本人精神的理論基礎

文化 歷史

武士道規定了武士的氣度和行為。進入沒有戰爭的德川時代後,它逐漸變成了一種精神上的規範,最終對庶民的生活經濟倫理產生了影響。

討論武士道的書籍中,新渡戶稻造的《武士道》一書最為出名。1899年,新渡戶稻造在紐約出版了英文版的《Bushido:The Soul of Japan》。1908年,櫻井彥一郎將之翻譯為日文版。1938年,矢內原忠雄版的日文《武士道》被收入岩波文庫,隨著不斷再版,這本書也成為了武士道理論的經典。另一方面,也有人批判本書將武士道視為與西方騎士精神比肩的高尚道德的論述,不過是近代明治時期的民族主義創造出來的虛像而已。總之毀譽參半,一直都飽受爭議。而本文將嘗試從歷史實證主義的角度出發,探討在武士活躍的時代,當時世人所指的「武士道」是什麼,其本質又是什麼。

勇猛果敢血戰沙場的行為規範

直到中世社會,日本還沒有「武士道」一詞。中世對武士的行為規範,用的是「弓馬之道」、「執弓者的素質」等表述。「武士道」一詞最早出現在著名的武田流兵學經典《甲陽軍鑑》上。該書總共有20卷,書中「武士道」一語出現過30次以上,由於該書作為兵學教科書,在武士階層廣為流傳,所以普遍認為這本書對「武士道」一詞的普及影響甚大。 

不過,這本書在成書時期上還有爭議。一種說法是武田信玄的家臣高阪彈正昌信(高阪昌信)在1575年長篠之戰敗北後,開始撰寫此書,還有一說是武田流軍學者小幡勘兵衛景憲(小幡景憲)於1615年左右整理編撰而成。現在似乎認為出自高阪昌信之手的說法更具優勢。

《甲陽軍鑑》中所說的武士道,都是離不開沙場上的建立功勳和勇猛果敢的作戰廝殺的。例如書中有這樣的表述:「先日所言之用人不善者,(中略)使長於武士道者任米錢奉行、材木奉行或山林奉行等職」(甲陽軍鑑,品三十)。這句話是在批判,認為讓善於武士道的人去從事行政財務等庶務,就是埋沒人才,指出所謂武士道就只應該是在戰場上「執槍殺敵」。

然而,武士道在後來的發展,比起外在的武勇,更重視內心的堅韌,逐漸地向為以培養德義之心為主的方向發展了。

太平盛世引發武士道的質變

《諸家評定》是1621年,兵學家小笠原昨雲編纂的軍學書籍,一共有20卷。1658年20卷全部發行。該書中也用到了「武士道」一詞,此處將威武不能屈和貫徹自身信念的意志稱為「氣節」,認為這種剛正不阿正是武士道的本質。

這一傾向在1642年出版的《可笑記》中的武士道論中更為明顯了。該書是隨筆式的說教書籍,共有5卷,一般認為作者是山形藩最上家的原家臣齋藤親盛。該書也多次提及「武士道」一詞,下面這一段表述彌足珍貴,因為它是武士自身對武士道的定義。

「所謂武士道的本質是誠實有信,行為不輕薄,不做奸佞之輩,表裡如一,無貪欲,謙遜有禮,不驕不躁,不謗他人,忠貞事主,善待朋輩,不拘小節,設身處地待人,常懷慈悲之心,深曉仁義。只知舍生而不善其他者,均不能稱之為好武士。」(可笑記,卷五)

這種武士道的質變和深入人心的背景原因,是德川社會的長治久安。內外均無戰事的和平狀態持續了兩百多年,大概在世界史上也是罕見的吧。於是,武士道逐漸從單純地強調勇猛,逐漸發展成為了道德規範,並且這一色彩越來越濃。

沒有戰爭,長治久安的狀態下,武士的存在價值就會受到質疑。於是,他們在戰士的身分之外,還作為公家行政組織(幕府、藩國)的公務員,在統治領域施展拳腳,逐漸找到的新的社會定位。換而言之,就是維護治安的警察功能、制定法律和建立審判制度。這些都是武士的工作,但也不限於此。諸如修建道路橋樑等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治水灌溉、墾荒、改良耕地、防火防災、災害重建、殖產興業、醫院藥事等領域,都能看到武士活躍的身影。而西歐社會並不會要求騎士承擔這類庶務。可以說這是騎士道和武士道的一大區別。

《葉隱》帶來的巨大誤解

說到武士道的相關書籍,佐賀藩鍋島家的原家臣山本常朝口述而成的《葉隱》尤為著名。該書成書於1716年,「武士道,即求死之道」這句話也家喻戶曉,讓人誤以為「武士道是關於死亡的學問」。但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強迫人去尋死,而是要求隨時都要有赴死的覺悟,達到超脫生死的「自由」境地,這樣才能「毫無疏漏地履行武士的職責」。

該書中還寫到「奉公至忠者,諫言治國」(聞書第二),意思是如果主公誤入歧途,臣子應當力諫主公回歸正途,專注齊家治國之事。這才是武士忠義之心的最好體現。這裡可以看出,武士道也非常重視陶冶內心和個人修養。

滲透到庶民階層的武士道精神

其次還有一個重要的事實,那就是武士道的精神並沒有局限在武士階層,而是廣泛滲透到庶民階層,最終獲得了國民道德的屬性。前文出現的 《可笑記》一書便在這一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可笑記》雖然出自武士之手,但面向的讀者卻不是武士階層,而是一般平民。全書是以假名寫成,因此但凡在寺子屋(寺院面向庶民子弟開辦的初等教育機構,類似現代的小學——譯注)學過讀書寫字的人,就都能讀懂。此外,該書的讀者還有未成年兒童和女性。因此《可笑記》在平民階層深受好評,幾經再版,為後世熟讀熟知。

17世紀末期出版了名為《古今武士道畫集》的書籍。這本畫冊是被譽為浮世繪畫師鼻祖的菱川師宣所繪。他用圖畫來描寫通俗的武士英雄故事,僅附有簡單的文字說明。也是給小孩子看的繪本。可以說書名用了「武士道」一詞,恰好證明了武士道觀念已經滲透平民世界,深入人心。

此外,《可笑記》中宣揚的武士道的道理,也就是「不可說謊」、「做人要堂堂正正」、「為人做事要始終誠實」的倫理觀念對一般平民的生活方式也產生了巨大影響,特別是在以商業交易為主的經濟活動中,形成了「信用第一」的風氣。

武士道對日本社會和國民的影響是極其深遠和全面的。

標題圖片:鐮倉時代末期到南北朝時代的武將菊池武光的騎馬雕像(Photo Library)

歷史 武士道 日本史 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