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究竟信仰什麼:青森「基督之墓」的意義

文化 社會 觀光旅遊 歷史

二戰前,青森的一個村落裡出現了耶穌基督赴日的傳說,接著又找到了「基督之墓」。即便沒有村人相信耶穌基督真的埋在這裡,為什麼他們仍持續舉辦「基督祭」直到今天呢?

村民相信的是代代傳承守護墳墓的先祖

在筆者調查所及範圍內,沒有任何村人相信此墓真的是基督之墓,反而是外來的觀光客裡會有少數人相信這真的是基督墓。那麼,難道對村民來說,這座墳墓就只是一年一度用來舉行活動的觀光資源而已嗎?

司掌基督祭的神主如此陳述:「不論這座墳埋葬的是誰,鎮魂很重要。就算萬中選一,埋得當真是耶穌基督,就神道祭祀八百萬眾神的立場來看,也不會有任何問題。」兼任祭典工作人員的當地村職員也表示,墓裡埋的是村民的老祖宗,不能讓自古以來香火不斷的墓荒廢。

村民相信的不是所謂「基督之墓」,而是代代傳承守護墳墓的祖先。早在巨麿的發現之前,這座墳墓的所在地就被稱為「墓所館」,這件事也暗示著兩座圓塚本來就是某位與村落關係密切的人物之墓。現在的村民們覺得重要的,是老祖宗代代保存、祭祀墳墓的行為,至於墳墓裡頭則不是問題。換言之,這不關乎教義或者信仰,人們重視的是自己所屬的社群,以及該社群長期持續的行為實踐。

行為實踐大於信仰的日本宗教文化

此狀況其實也適用於日本的宗教全體。年初參拜要去神社,婚禮在教堂舉辦,喪禮走佛教形式,家中有佛壇也有神道的神龕。這種日本隨處可見的宗教混合現象,有時會被形容成日本人對宗教的不夠「忠貞」,或是實質上的無神論,尤其是喪葬儀式,更被批評是空有形骸而無信仰的活動。

然而說到頭來,宗教是「信仰之物」嗎?其實,「信仰已成體系的教義」這種人們對宗教的印象,是以歐美基督新教為標準而設想的結果。神道的教義本就曖昧不明,日本佛教跟釋迦牟尼宣揚的佛教也有所不同。釋迦牟尼的教誨旨在斷絕塵俗求得解脫,是容不下祖宗與墳墓等概念的。

即便如此,這並不是指日本的宗教都是假的。在日本,宗教不是拿來信仰的事物,它是一種與自己所屬社群密不可分,因而要去「實踐的行為」。人們之所以新年去寺院參拜或辦葬禮,不是因為對天照大御神、淨土與地獄深信不疑,而是因為自身所屬的社群把這樣的實踐行為代代傳承下來,所以繼續遵循。新鄉村裡的「基督之墓」無庸置疑是假的,也正因為這樣,更能讓我們明白「信與不信」這套框架,在日本的宗教土壤,打從頭起便是水土不服的。

標題照片:位於青森縣新鄉村的「基督之墓」(提供:青森縣觀光聯盟)

關鍵詞

基督教 青森 宗教 祭典 信仰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