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臺灣的日本人系列:奠定臺灣近代醫學基礎的堀內次雄

文化 醫療健康 臺灣香港 歷史

古川勝三 [作者簡介]

從位於臺北市中正區的臺北府城東門(景福門),延伸到仁愛路一段1號,座落著一間臺灣大學醫學人文博物館。

此博物館曾是舊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校舍的一部分,修建於1907年,由當時任職於臺灣總督府營繕課的近藤十郎所設計,起初為使用赤煉瓦和白花崗岩的巴洛克式建築,1930年內部發生火災,大幅整修之際,改為文藝復興式的建築風格。

在這個人文博物館裡,設置了對臺灣醫學界做出貢獻的人物胸像,其中有3位日本人,分別是1899年就任醫學專門學校首任校長的山口秀高、1902年的第二任校長高木友枝,以及堀內次雄――他從1915年起擔任校長長達21年,為社會培育了許多臺灣醫學生。

出身武士之家,投入細菌學研究

1873年,堀內出生於丹波篠山,身為武士之子,從小苦學,16歲時通過藥劑師考試;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他從仙臺第二高等中學校的醫學部畢業,1895年被任命為陸軍三等軍醫,發配到近衛師團。

馬關條約簽訂後,臺灣在1895年由日本統治,仙臺近衛師團登陸臺灣,他以師團軍醫隨同前往,在當地親身體驗到傳染病肆虐的可怕――登陸後的近衛師團中,超過2成的士兵感染霍亂後致死。堀內從這個隨軍經驗裡,深刻體會到在臺灣培養醫師的必要性,1896年退役後,專心致力於細菌學研究。

下一頁: 傳染病肆虐的瘴癘之島

關鍵詞

臺灣 日本統治時期 醫學 臺灣大學 台湾 日本統治時代 日本統治時代

古川勝三FURUKAWA Katsumi簡介與署名文章

1944年生於愛媛縣宇和島市,進入教育界擔任國中教師,1980年以日本文部省海外派遣教師的身分,在高雄市日僑學校任教3年。著有《臺灣之道:歷史與原住民族》、《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日本人不可不知的「臺灣歷史」》、《愛臺日人系列第二部:KANO棒球隊名教練近藤兵太郎傳》。為促進日臺友好,目前在日本全國巡迴演講,並執筆「愛臺日人系列作」的第三部-磯永吉的一生。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