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收垃圾的第一線觀望日本社會

社會

藤井誠一郎 [作者簡介]

研究專長為地方自治的筆者,秉持著「貫徹第一線至上」的精神,在東京都新宿區當了9個月收垃圾的清潔隊員,藉由這段經驗充分體會到收垃圾這門工作的深奧。

不做分類,隨便丟垃圾

待在第一線,就能深刻體會到清潔隊員對這份工作的真摯。我無法斷言所有人都是如此,但很多清潔隊員都充滿使命感,想為居民提供一個衛生的環境,抱著熱情執行工作。看著這些清潔隊員用盡全力做好這份沒人想做又被大眾瞧不起的工作,坦白講筆者深受感動。另一方面,我也常為了居民那種彷彿在嘲笑他們似的丟垃圾方式,感到失望與憤怒。接著介紹幾種實際狀況。

首先,「沒有瀝乾水分的垃圾」便是一例。水分會增加重量,搬運費力,更重要的是垃圾車壓縮垃圾時,要是袋子裂開裡面的東西飛濺到路上就麻煩了。有時候,甚至會飛濺到3公尺左右的距離,要是濺到住宅與車輛、路人就一發不可收拾,所以清潔隊員只好以肉身當盾牌,挺身抵擋不讓液體噴濺出去。

接著,「沒有綁好垃圾袋口」也是一例。有時候在垃圾集中區收取垃圾時會阻礙到人車通行,清潔隊員為了盡快結束搬運回收工作,會抓著垃圾袋束口迅速搬運垃圾。可是,萬一袋口沒有綁好,垃圾袋會在提起時散開,導致袋裡的垃圾散亂一地。這樣一來,路人跟車輛都必須花更久時間,等待清潔隊把散亂在路上的垃圾掃起來恢復原狀。

最後,「沒有按自治體規定進行分類的垃圾」亦是一例。也曾有清潔車因為可燃垃圾裡混雜著噴罐與打火機、行動電源等而引發火災,使車輛報廢需購入新車,需耗費約800萬日幣的稅金。

即便居民抱著隨便的心態丟垃圾,清潔隊員也寬容地接受,並默默執行工作。但是,這樣的結果只會使整個工作耗費更多不必要的時間與人力、機器去執行,最後這筆帳還是得由居民買單。

下一頁: 外包給民間使清潔業務品質滑落

關鍵詞

行政 垃圾

藤井誠一郎FUJII Seiichirō簡介與署名文章

大東文化大學法學部准教授,專長領域為地方自治與行政學。1970年出生於廣島縣福山市,從同志社大學畢業後於同校擔任行政人員,38歲那年進入同校研究所就讀在職專班,並於43歲時取得博士學位(政策科學)。2015年起獲大東文化大學法學部聘為專任講師,2018年任現職。著作包括《收垃圾這份工作——在垃圾車上思索地方自治》(暫譯,2018年commons出版)、《住民參與的實踐與理論——鞆之浦、景觀的未來》(暫譯,2013年公人社出版)等書。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