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CITY POP在全世界引發風潮?

文化 娛樂

給人強烈都會印象的「CITY POP」是受到西洋音樂諸多影響,在日本獨自發展而成的音樂。1980年代風靡一時,但不知爲何,據説現今海外好評看漲中。本文試圖追探其誕生至今的動向,以解開這個謎。

海外也引發再次肯定CITY POP的動向

而後,這些成為DJ話題素材的好評也不斷往海外擴散而去。2010年以後收集日本珍貴稀少的CITY POP唱片的樂迷在全世界也開始增多,不只是利用網路上的拍賣,也開始出現只爲了購買唱片就來到東京的外國人。有個電視節目介紹想買大貫妙子《SUNSHOWER》的外國人的話題,依然記憶猶新。另外,被上傳到YouTube和Soundcloud等的音樂相關SNS的現象也變多了。例如,在2017年7月被上傳到YouTube的竹内瑪莉亞的名曲〈PLASTIC LOVE〉,已經超過2000萬的播放次數。這是非常值得驕傲的。

大貫妙子的《SUNSHOWER》,1977年的作品(左)。收錄竹内瑪莉亞名曲〈PLASTIC LOVE〉於其中的專輯《VARIETY》,1984年的作品(右)。
大貫妙子的《SUNSHOWER》,1977年的作品(左)。收錄竹内瑪莉亞名曲〈PLASTIC LOVE〉於其中的專輯《VARIETY》,1984年的作品(右)。

這些對於CITY POP的全球性的肯定評價,不是只有找尋素材的DJ,也擴散至音樂人。像美國的Toro Y Moi這位DJ出身的聲音藝術製作人,就是此類型的代表性人物。收集日本唱片的巴西創作歌手Ed Motta來日表演時,翻唱了山下達郎的〈Windy Lady〉,據説受到CITY POP很大影響的印尼的Ikkubaru以及泰國的Polycat以逆輸入的方式,堂堂地在日本出道了。

對於實時聆聽欣賞CITY POP的世代來説,提到泡沫時期,總是抱著閃耀亮眼卻徒有虛表的負面印象吧。但對於沒有經歷過當時的年輕世代來説,就只是把它當作一個接受了各式各樣的音樂要素融合而成的新鮮音樂。如此這般,給予CITY POP再次好評的動向是超越國界、自然而然發生、朝著全球化不斷成長的音樂趨勢。說「日本的音樂很通俗」的時代已經成爲遙遠的過去了。現在日本的CITY POP可才是又酷又新的寵兒。

標題圖片:1970~80年代CITY POP的名唱盤

關鍵詞

音樂 流行歌曲 POP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