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戶媒體王」蔦重活躍的時代

蔦重打破老套的「吉原細見」,大膽改版的編輯魂

歷史 文化 社會

江戶時代,有一種被稱為「細見」的導覽書很受歡迎。對旅行有幫助且附上地圖的「街道細見」,或是方便民眾觀賞歌舞伎用的「芝居(戲劇)細見」等,形形色色的導覽書在市面上流通。其中,最熱門的導覽書就是介紹遊廓的「吉原細見」,聽說只要是江戶男性幾乎每個人都看過,更是一年修訂2次的長銷書。

被提拔為「吉原細見」的編輯

吉原細見是一本介紹遊廓裡各種情報的導覽書,包括妓樓屋號及隸屬的遊女名字和揚代(收費),甚至是仲介客人與遊女認識的引手茶屋等,皆刊載其中。

其歷史悠久,據說在延寶年間(1673〜1681)就以單張印刷品的形式開始流通,到了享保期(1716〜1736)改為橫向排版的小冊子,而且是一年2次,分別在1月和7月固定發刊,一直延續到明治維新以後,因此被認為是日本發行最久的定期刊物。改為定期發行後的早期刊物,現收藏於立命館大學的藝術研究中心(Art Research Center,簡稱ARC)。

除了江戶市區的書店會販售,還有一些小販會在一年2次的發刊期間沿街叫賣。有一首「川柳」(日本定型詩的一種)就在諷刺有些男性因為擔心在住家附近購買的話,會引來鄰居側目,所以特地跑到遠一點的地方購買。

細見は四つ程先へ遣てかい(買い)

(到四個街區外購買細見)

元文期(1736〜1741)有2家出版社發行,不過大概過了20年之後,幾乎是由鱗形屋孫兵衛經營的「鱗形屋」獨占市場。因為沒有競爭對手,內容也逐漸流於俗套。

1771(明和8)年發行的細見,正值鱗形屋獨占市場的時期。橫向排版,攤開後的左右兩頁 / 出自東京都台東區立圖書館數位典藏
1771(明和8)年發行的細見,正值鱗形屋獨占市場的時期。橫向排版,攤開後的左右兩頁 / 出自東京都台東區立圖書館數位典藏

另一方面,這個時期在收費便宜的非公認賣春地區「岡場所」,或者像品川、千住、新宿之類的宿場町,賣春的廉價飯盛女(指在宿場為客人斟酒盛飯的女人,同時也提供性服務)越來越多,導致吉原的景氣也一路下滑。細見作為招攬客人的重要管道,重新審視內容成為當務之急。

於是,鱗形屋在1774(安永3)年採用新進人才擔任「改所」,負責細見的取材和編輯工作。

因為調動、死亡等因素,遊女常常換新面孔,可是在那之前的細見都無法詳細地更新到最新情報。不過,新任改所是在吉原土生土長,與妓樓主人或遊女之類的有所往來,人脈廣闊,情報收集能力出眾,這位人物正是當時虛歲25歲的蔦屋重三郎(以下稱蔦重)。

在蔦重首次參與的細見《嗚呼御江戶》末頁上,寫著:「在吉原入口大門前的五十間道旁,蔦屋重三郎編輯」,這也是蔦重的名字首度在歷史上登場。

下一頁: 「請寫上女郎的名字吧!」

關鍵詞

媒體 江戶時代 大河劇 浮世繪 蔦屋重三郎 大膽狂徒 蔦重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