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戶媒體王」蔦重活躍的時代

蔦屋重三郎生長的江戶吉原是遊女的苦海

歷史 文化 社會

小林明 [作者簡介]

1月5日開播的NHK新大河劇《大膽狂徒~蔦重繁華如夢故事~》是以經營「地本問屋」(當地出版娛樂作品的出版商)且被稱為「江戶媒體王」的蔦屋重三郎(以下稱「蔦重」)為主角。要深入認識蔦重這號人物,關鍵詞就是他生長的「吉原」。這個以遊廓(紅燈區)知名的街區,究竟是什麼樣的場所呢?

出現不夜城

吉原是江戶唯一幕府公認的遊廓=賣春地區。遊廓在江戶誕生的當時位於日本橋葺屋町(現為中央區日本橋人形町)一帶,現在仍立著「元吉原」(舊吉原之意)的導覽牌。

德川家康在1590(天正18)年入主江戶,著手進行開發,而土木工程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因此從全國各地湧入大批男性,以男性為服務對象的賣春場所,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各地。

但幕府認為,賣春四處橫行的話,將導致治安敗壞,於是女郎屋(相當於妓院)的經營者經過商量之後,請願能夠在固定場所設立公認的遊廓。1617(元和3)年獲得許可,遊廓在隔年誕生。當時的幕府將軍是第2代德川秀忠。

收錄於《洞房語園》的「元吉原之圖」,當時已經具備新吉原遊廓的原型。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收錄於《洞房語園》的「元吉原之圖」,當時已經具備新吉原遊廓的原型。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透過填海造地擴張街區的江戶有很多濕地,遊廓所在地原本也是蘆葦(又稱「葭」=ヨシ)叢生之處,因此被稱為葭原。根據民間說法,為了討個吉利,改用諧音的「吉」(ヨシ)字,而形成現在的「吉原」。

但是,遊廓就設在江戶的正中央區,實在不太妥當,明暦2(1656)年下令往北遷移至大約6公里遠的地方,並於隔年重新營業,相當於現在因酉之市而熱鬧起來的淺草鷲神社的後方(現為台東區千束)一帶。幕府支付了遷移費用1萬5000兩,同時也准許夜間營業,在人形町時代是禁止的。於是,寧靜的田園地帶突然冒出了宛如不夜城的遊廓。在繪畫《東都吉原一覽》裡,添加了下列句子。

「闇の夜は よし原ばかり 月夜かな」(即使是暗夜,只有吉原如明月高照般明亮輝煌)

下一頁: 遊廓的空間構造圖

關鍵詞

江戶時代 NHK 大河劇 浮世繪 蔦屋 吉原 蔦屋重三郎 遊女 大膽狂徒

小林明KOBAYASHI Akira簡介與署名文章

1964年出生於東京都。曾任Swing Journal社、KK Bestsellers等出版社編輯,2011年起自立門戶。現為編輯工作室「Diranadachi」的法人代表,負責旅行歷史相關雜誌和書冊的編輯,也撰寫文章。主要負責的刊物有廣濟堂Best Mook系列(廣濟堂出版)、Sarai Mook《Sarai的江戶》(小學館)、《歷史人》(KK Bestsellers)、《歷史道》(朝日新聞出版)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