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角幸枝:癡迷金銀光澤的金工藝術家

文化 技術 藝術 歷史

傳統表演藝術和手工藝歷經數百年而不衰,一直扣動著日本人的心弦。為了讓這些重要技藝代代相傳,日本政府將領會和掌握了這些技術的人評為「重要無形文化財保持者」,俗稱「人間國寶」。我們將走近這些人間國寶,感受他們求索不斷、認真鑽研的決心及其對作品的思考。大角幸枝是金工領域首位被評為「人間國寶」的女性。她師從3位大師,將所學技藝融會貫通,並始終保持著與材料本身的「交流」。

大角幸枝 ŌSUMI Yukie

1945年生於靜岡縣。1969年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院藝術系,師從雕金大師桂盛行、鹿島一谷和鍛金大師關谷四郎。1987年獲日本工藝會總裁獎,2010年獲紫綬褒章,2015年被評為「重要無形文化財(鍛金)保持者」,2017年獲旭日小綬章。現為日本工藝會參與、東京家政大學名譽教授。

邊打工邊磨練技藝

大角通過這種方式磨練了技能,但金工產品需求小,尤其這又是男性占主導地位的領域。當時,大角難以靠金工相關的工作謀生。

不過,在那個女性理應結婚生子的時代,大角在磨練技藝的同時還體驗了許多不同的工作。她說:「我就想靠『某種東西』來謀生,雖然當時還不確定這種東西是什麼。」

大學畢業後大角成為一名外聘美術講師。約1年後,她轉職去日本專利局擔任審查員,負責設計類專利申請的審核工作。大約過了1年,大角因不適應工作環境而離職,做了一段時間的設計類兼職。接著,她回到東京藝術大學,做了8年助教,後來成為東京家政大學副教授。41歲的大角終於得到一份穩定的工作。

「我在東京家政大學一直工作到還有5年退休,因為當時母親年過九旬,需要人照顧。在大學我新開了造型表現專業,擔任負責人,還開設金工課程,讓金工正式走進課堂。儘管要工作,我也從未中斷過藝術創作,一直有作品在展覽會上展出,忙得不可開交。那時候年輕,所以能做到這些。」

就這樣,大角不斷磨練自己的技藝。2015年,69歲的大角被評為「重要無形文化財(鍛金)保持者」,成為金工領域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女性。她的作品獲的這樣的評價:「行雲流水般的棱線和金屬獨有的色彩凸顯出分量十足的器皿美,形成洋溢著現代感的個人風格。」(摘自2015年文化廳發佈的新聞稿)。

「我沒想過自己能評上,很吃驚。這件事也只是碰巧,我沒有身為女性的那種壓力感。製作作品時我仍然在反思自己。不過,這10年我感覺金屬在對我說『不想再繼續彎曲變形了』,製作過程於是變得更有意思了。現在我最感興趣的是,一邊和材料『對話』,一邊追求『順其自然的形狀』。」

銀造花瓶《大潮》曾在2023年第70屆日本傳統工藝展上展出(日本工藝會提供)
銀造花瓶《大潮》曾在2023年第70屆日本傳統工藝展上展出(日本工藝會提供)

下一頁: 人類是具有創造性的

關鍵詞

工藝 傳統藝術 傳統工藝 傳統文化 人間國寶 鍛金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