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角幸枝:癡迷金銀光澤的金工藝術家

文化 技術 藝術 歷史

傳統表演藝術和手工藝歷經數百年而不衰,一直扣動著日本人的心弦。為了讓這些重要技藝代代相傳,日本政府將領會和掌握了這些技術的人評為「重要無形文化財保持者」,俗稱「人間國寶」。我們將走近這些人間國寶,感受他們求索不斷、認真鑽研的決心及其對作品的思考。大角幸枝是金工領域首位被評為「人間國寶」的女性。她師從3位大師,將所學技藝融會貫通,並始終保持著與材料本身的「交流」。

大角幸枝 ŌSUMI Yukie

1945年生於靜岡縣。1969年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院藝術系,師從雕金大師桂盛行、鹿島一谷和鍛金大師關谷四郎。1987年獲日本工藝會總裁獎,2010年獲紫綬褒章,2015年被評為「重要無形文化財(鍛金)保持者」,2017年獲旭日小綬章。現為日本工藝會參與、東京家政大學名譽教授。

融合3位老師的技法

比起藝術,大角更喜歡兼具實用和美觀的工藝。不過,為了確定自己適合哪個工藝領域,她需要學習一些實用技能並了解相關材料。大角嘗試了各種工藝創作,包括陶瓷、印染和漆器等。當時,她在大學無法選修其他系的實用技能課程,就在校外學習了這些技能。

「金工是力氣活。當時,做這行的基本是男性,對女性沒什麼吸引力。但是,黏土質地柔軟,難以捉摸,而漆料會引起皮膚炎症…那麼,剩下的也就是金工了。更正面的原因是,金工材料吸引了我。金屬的高雅質感,尤其是金銀深邃優雅的色彩和光彩讓我深深著迷。」

最初,大角在一名大學學長的雕刻教室裡學習製作飾品。大學畢業後,經人推薦她拜入製作帶扣等金屬配飾的大師桂盛行的門下。隨著雕金技藝不斷提高,除了運用雕金技術雕刻表面圖案外,大角還想製作作為主體的器皿。

在桂盛行的推薦下,大角師從關谷四郎[1977年被評為「重要無形文化財(鍛金)保持者」],學習製作「錘目紋」器皿的技術,錘目紋是用鐵錘在金屬表面打出的一種紋理。後來,大角又被在金屬表面雕刻細紋然後嵌入金銀箔形成圖案的「布目象嵌」技法吸引,她拜鹿島一谷[1979年被評為「重要無形文化財(雕金)保持者」]為師。

「在桂老師傳授的雕金技法的基礎上,我運用關谷老師傳授的鍛金技法製作錘目紋器皿,再運用鹿島老師教授的布目象嵌工藝製作作品。簡而言之,我的作品風格融合了老師們的技藝,他們的教導讓我受益良多。」

銀造花瓶《夕照》曾在2021年第68屆日本傳統工藝展上展出(日本工藝會提供)
銀造花瓶《夕照》曾在2021年第68屆日本傳統工藝展上展出(日本工藝會提供)

下一頁: 邊打工邊磨練技藝

關鍵詞

工藝 傳統藝術 傳統工藝 傳統文化 人間國寶 鍛金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