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戰!「鎌倉武士vs元的騎馬軍團」

蒙古襲來750年(1):蒙古帝國為何遠征極東的島國日本?

歷史 社會 國際 政治外交

從現在的中國到東歐,曾經橫跨歐亞大陸版圖的蒙古帝國,13世紀時,此成吉思汗創建的大帝國到了第5位皇帝(大汗)忽必烈在位期間,曾跨海遠征極東的島國日本。距今750年前,日本史上首次遭受到來自外國的正式侵掠。

南下擴張的忽必烈

1206年,成吉思汗以武力統一蒙古各部族,中亞草原上忽然冒出了巨大帝國。第2位大汗窩闊台以後也積極擴張領土,野心無止境,最強的騎馬軍團越過萬里長城,滅掉華北中原地區的金朝,甚至把觸手伸向歐洲,征服了基輔羅斯之外,並於 41年的「萊格尼察戰役」擊敗德國波蘭聯合軍隊,被兵臨城下的西歐基督教社會,面臨了強大衝撃。

蒙古帝國的版圖和南下政策

直至今日,可知其領土範圍之廣大,是在長崎縣北部的鷹島外海海底,發現了蒙古軍隊的石彈,直徑13公分左右,相當扎實沉重,是利用被稱為回回炮的重力拋石機投射出去的。此武器是忽必烈從蒙古帝國西部的波斯徵調炮匠製造的,之後也用來攻打日本。回回炮的威力之大,據說在攻打南宋之際,甚至把城牆打出一個洞。

石彈的實物(左)和回回炮的模型(右)。利用配重的重力,讓槓桿轉動,把石彈投射出去。當地高中生進行實測,可以飛44公尺遠的距離=兩者皆保存於長崎縣松浦市立埋藏文化財中心(筆者攝影)
石彈的實物(左)和回回炮的模型(右)。利用配重的重力,讓槓桿轉動,把石彈投射出去。當地高中生進行實測,可以飛44公尺遠的距離=兩者皆保存於長崎縣松浦市立埋藏文化財中心(筆者攝影)

蒙古帝國的領土幾乎橫跨了整個歐亞大陸,不久後成吉思汗的後代之間分裂為東西,各自為政,其孫忽必烈統治東方的亞洲大陸。兄長蒙哥大汗去世後,引發了繼位之爭,忽必烈為了要打敗對手,亟需立下戰功,試圖把領土擴大,於是南下中國大陸,與漢族國家的南宋對峙。

破壞日宋之間的同盟關係

忽必烈在繼位之爭勝出,成為第5位大汗,並於1271年定國號為「元」,征服了朝鮮半島的高麗,同時也採取南下政策,打算滅掉南宋。此時,對元朝來說,與南宋之間文物交流頻繁的日本就成了眼中釘。元朝可能是「想要破壞宋日之間的同盟關係而進攻日本」,以研究蒙古襲來而聞名的前九州大學大學院教授服部英雄說道。

服部教授指出,其中最觸動元敏感神經的就是日宋貿易。火山國的日本盛產火藥原料的硫磺,而南宋從日本進口硫磺,把它裝入火器內,與元作戰。以軍事觀點來看,元有必要阻斷日宋貿易的連結,他本身也希望能夠和日本交易。

元朝發明了一種名為「鐵砲」(てつはう)的火器,直徑13公分左右的陶製球形容器內,裝填硫磺製作的火藥,點火後投擲就會爆炸。

鐵砲,松浦市立埋藏文化財中心所藏(筆者攝影)
鐵砲,松浦市立埋藏文化財中心所藏(筆者攝影)

另外,也有說法指出,蒙古把觸手伸向日本的理由是出自「黃金之國──Zipangu」說。誕生於13世紀的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來到亞洲並寫下《馬可・波羅遊記》而為人所知,馬可波羅有段時期為忽必烈服務,「日本可以稱作是黃金之島般,大量產出金銀,他傳遞了這樣的錯誤情報,讓忽必烈堅信不移。」作家司馬遼太郎在《街道漫步11 肥前的各街道》(朝日文庫)裡面如此記載著。

元發行的紙幣「至元通行寶鈔」,長30公分、寬20公分左右的大小。(日本銀行金融研究所貨幣博物館所藏)
元發行的紙幣「至元通行寶鈔」,長30公分、寬20公分左右的大小。(日本銀行金融研究所貨幣博物館所藏)

伴隨著在廣闊版圖內的交易蓬勃,元的貨幣制度相當發達。根據司馬的推測,認為「為了要壓制因紙幣氾濫而引起的通貨膨脹,國家必須獲得大量的白銀」,因此征服日本是最簡單的方法。

是親日,還是侵日?

日本竟然會被捲入以元朝為中心的東亞國際局勢裡,當時的鎌倉幕府和朝廷應該萬萬都沒有想到吧。

1268年,由忽必烈署名的國書「蒙古國牒狀」送達日本。

受上天眷顧,大蒙古國皇帝(忽必烈)向日本國王致上書信。依我個人所見,自古以來小國君主與國境接壤的國家,會持續維持互通並力求友好。(中略)高麗是我東方的屬國,日本鄰近高麗,自高麗開國以來、也經常與中國互相往來。但是,自我上位後,卻一次也沒派使者前來致意以示友好。(中略)希望今後能夠相互訪問,締結友好關係,以達親睦。還有,聖人(皇帝)以四海為家,若互不相通的話,又如何稱為一家。誰都不願意兵戎相見。(出處《詳說 日本史史料集》=山川出版=摘錄)

蒙古國牒狀抄本(國立公文書館所藏)
蒙古國牒狀抄本(國立公文書館所藏)

這封國書也可以解讀為元有意和日本締結友好關係。但是,反面來看,內容又有意無意地透露元攻打朝鮮半島的高麗,讓它成為屬國一事,顯示出如果日本不回應其要求就要動用武力的姿態。

幕府收到元朝使者的國書之後,交給朝廷定奪,討論的結果是不回信,並讓使者返回。服部認為,「日本的海外情報主要來源是南宋東渡日本的禪僧,他們當然不會說(侵略者)元的好話,而且日本原本就打算與南宋合作。」

另一方面,在研究亞洲史的專家之間,對元國書的解讀是,認為「實際上內容表達得體,近似問候信的一種」(杉山正明著《蒙古帝國的興亡(下)》、講談社現代新書)。反之,日本無視國書的態度,服部說:「一般外交的話,對方(元)應該會很不高興吧。如果執權北條時宗派遣使者回應的話,不知道歷史會如何發展?」看樣子,面對元軟硬兼施的態度,幕府似乎沒想過要謹慎考慮其背後的意圖。

說不定戰爭是可以避免的,不過對於沒有「外交」經驗的幕府來講實在是能力有限,元傳遞國書或派遣使者,一共6次,但是幕府連一次也沒回應,所以在1271年送來了進攻日本的最後通牒。

內憂外患

當時,日本的外交權限照理來說是握在朝廷手上,但是實際上朝廷沒有幕府的意見就無法決定應對措施。然而,由北條氏支配的鎌倉幕府因內部問題而焦頭爛額,因此被認為根本無暇充分迎戰突如其來的「外敵」。

北條氏滅掉唯一的政敵三浦氏後,迎來鼎盛時期,但是轉眼之間就發生內訌。第5代執權北條時賴的長男時輔是庶子,所以由身為嫡子的弟弟時宗繼承執權(*1)之位,彼此因而產生「嫌隙」。時宗出任執權一事,與元國書送達,同樣是在1268年。

之後,即便是處在與元的緊張局勢急速升高的關鍵時期,時宗仍對懷恨在心的異母兄時輔嚴加戒備。72年討伐時輔,也一併清除北條家內部的反時宗派人馬。「幕府在經過各方勢力你爭我奪之後,時宗等人的得宗(北條氏嫡系)權力也更加強化。」(鎌倉歷史文化交流館的學藝員大澤泉)。面對元來勢洶洶的威脅,幕府也開始嚴陣以待,設置異國警固番役,以及命令在九州持有領地的御家人負責守衛九州北部地區。

另一方面,忽必烈在這個時候則是命令屬國高麗建造軍船,戰爭迫在眉睫。(接續第2回)

開戰前夕的日本和元的動向

行程導覽

  • 鎌倉歷史文化交流館:從JR橫須賀線的鎌倉站西口出站後,歩行10分鐘。每星期四,有學藝員從上午10點開始進行館內展覽的解說服務。星期日及國定假日休館。門票:一般觀眾400日圓、中小學生150日圓。 
  • 圓覺寺:位於JR橫須賀線的北鎌倉站旁。1282年,執權北條時宗邀請無學祖元禪師出任開山住持的禪寺。不分敵我,目的是為了悼念在元日戰爭中犧牲的烈士。「鎌倉五山」第2位。

標題圖片:元皇帝忽必烈(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和北條時宗像(圓覺寺所藏)

(*1) ^ 時宗當時年幼,因此繼時賴之後的過渡時期,是由長時(第6代)、政村(第7代)擔任執權一職,後來時宗才成為第8代執權。

高麗 蒙古帝國 忽必烈 蒙古襲來 元寇 司馬遼太郎 鐮倉時代 鐮倉幕府 北條時宗 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