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直下型地震:應如何避免爆發大規模「水難民」

若日本首都發生直下型大地震,1400萬東京都居民的「用水需求」沒問題嗎?── 恐爆發大規模「水難民」:淨水場耐震強度不足問題(1)

防災 社會 生活

通常只要打開水龍頭就能輕鬆取得「日常用水」,不過,一旦發生重大災難,這將是珍貴的「生命泉源」。東京是世界最大城市之一,擁有1400萬人口,倘若發生嚴重首都直下型地震等導致無法供水的情形,我們將面臨什麼改變?當進一步解讀政府及東京都提出的報告和計劃書時,不難發現作為東京供水「重要基石」的淨水場,存在關於耐震性問題的嚴重隱憂。

東京的淨水場耐震能力為全國最差

1月1日發生的能登半島地震已超過200多人罹難。房屋倒塌和海嘯造成的慘重災情,再次讓人們深刻感受到地震災害的恐怖。

另外一點,此次震災中對人們生活造成極大不便的是停水問題。由於淨水場受損和水管斷裂,使得石川縣境內16個鄉鎮市約11萬戶發生停水。災區受災戶飲用水取得不易,不論是上廁所、洗衣服、洗澡等日常生活都備受限制。儘管到了3月下旬,仍有部分地區持續停水中,也有些地區預計要4月以後才能恢復。

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也造成19個都道縣約257萬戶家庭停水,因此,當大地震來臨時,確保可使用的水資源成為重要課題。

東京都自然無法避免此問題。日本政府地震調查研究總部旗下的地震調查委員會預估,東京都在未來30年內發生芮氏規模7的首都直下型地震機率為七成。1923年發生的關東大地震推估為芮氏規模7.9,因此,東京首都圈內極有可能再次發生同等級地震。

東京的水利基礎建設能否承受首都直下型地震呢?進一步調查時,發現了令人不安的事實。根據厚生勞動省2024年3月公布的〈供水事業耐震化調查〉(2022年度),東京都淨水設施的耐震化比率為13.2%,在全日本都道府縣中敬陪末座,遠低於全國平均值43.4%。對於人口眾多的東京而言,這樣真的沒問題嗎?我們決定針對淨水場來做調查。

東京都水道局負責供應東京都居民用水,其淨水場規模比其他縣市都要大得多,特別是水源來自利根川及荒川水系的四座淨水場,其規模更是全日本數一數二。

淨水場 所在地 每日處理水量 (m3=立方公尺)
朝霞 埼玉縣朝霞市 170萬m3
金町 東京都葛飾區 150萬m3
東村山 東京都東村山市 126.5萬m3(一部分為多摩川水系)
三鄉 埼玉縣三鄉市 110萬m3

東京的淨水場

東京都政府預設每日平均分配水量為440萬m3,由此可看出這四座每日處理水量超過100萬㎥的淨水場背負多麼重大的責任。

東京都水道局2021年制定的 〈東京供水設施發展總體規劃〉(以下簡稱總體規劃)和〈東京供水設施營運計畫2021〉中提到,正持續改善這四座淨水場的耐震化設備。反之,也可以理解成目前設備耐震能力不足。在採訪的過程中,我們從一名曾任職於水道局並熟悉淨水場結構的前東京都政府主管那裡得到了令人驚訝的資訊。

「實際上,這四座淨水場內大多數設備嚴重缺乏耐震性。東京都居民約80%的用水量是由流經城市北部的利根川和荒川水系所供給,而這四座淨水場規模之大,可以說是東京供水的「重要基石」。假如現在東京發生芮氏規模7的地震,使這些淨水場受災關閉,估計東京都整體供水將面臨嚴重危機。」   

下一頁: 不少「瓶頸設備」耐震性不足,連前政府主管也倍感驚訝

關鍵詞

東京 地震 防災 水務 水務事業 基礎設施 首都圈 基礎建設 生活用水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