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手線「站名」故事

品川(JY25):其實比新橋站更早開始營運的鐵路起始站

社會 生活 歷史 觀光旅遊

小林明 [作者簡介]

山手線自1909(明治42)年正式命名以來,一直是東京交通鐵路網中的重要樞紐,並有「首都大動脈」之美譽,目前全線共有30個車站。回溯每個車站站名的由來,會發現皆蘊藏著鮮為人知的歷史寶藏。第5回要介紹充滿不可思議謎團的「品川」歷史。標題中的JY25是JR東日本線的車站編號。

與幕末志士相關的史跡

正因品川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它與許多重要歷史事件和人物息息相關。歷史學家安藤優一郎指出,尤其是幕末時期,諸多歷史事件皆與品川密不可分。

西元1862(文久2)年12月12日,位於品川車站南邊的風化區「土藏相模」,是長州志士們的聚集地,其中也包含高杉晉作與伊藤俊輔(之後的伊藤博文)等人。他們的目的是要燒毀附近正在興建的英國公使館。

由於當時風化區人來人往,非常適合作爲秘密謀畫行動的地方。後來燒毀公使館行動成功,後人於當時秘密集會場所的現址設立「土藏相模跡」的石碑,以見證這段歷史。

(左)率領奇兵隊的高杉晉作《近代名士寫真其2》、(右)幕末志士時期的伊藤俊輔(之後的伊藤博文)《幕末、明治、大正回顧八十年史第3》(兩幅均為國立國會圖書館館藏)
(左)率領奇兵隊的高杉晉作《近代名士寫真其2》、(右)幕末志士時期的伊藤俊輔(之後的伊藤博文)《幕末、明治、大正回顧八十年史第3》(兩幅均為國立國會圖書館館藏)

板垣退助墓旁的碑文(PIXTA)
板垣退助墓旁的碑文(PIXTA)

從品川車站沿著第一京濱公路往川崎方向走,有一座品川神社。在神社的社殿後方有板垣退助之墓。板垣是來自土佐藩的志士,是明治時代領導自由民權運動的人物。墓旁石碑上刻著他被刺客襲擊時所說的名言「板垣雖亡,但自由不會亡」。

另外,在驛站品川宿本陣遺址旁有一個靜謐的公園,名為「聖蹟公園」,此地與明治天皇有著歷史淵源。

在江戶時代,本陣為驛站中最高級的住宿設施。1868(明治元)年,隨著明治維新運動的推進,明治天皇從京都遷都東京的途中,曾經於此地落腳休息。公園名稱的「聖蹟」意指天皇出巡途中曾到訪此地的「神聖足跡」。

對於喜愛幕末及維新運動歷史的人而言,品川擁有許多饒富歷史意義且充滿迷人魅力的名勝地。

【關於品川車站】

  • 正式營運日:1872(明治5)年6月12日
  • 每日平均乘客數:24萬8650人(在30個車站中排名第5位/2022年度JR東日本調查)
  • 轉乘路線:京急本線,JR線則有山手線、東海道本線、京濱東北線、橫須賀線、東海道新幹線等

【參考文獻】

  • 《明治維新後的品川》品川區
  • 《東京周邊地區的地形與車站名稱的秘密》內田宗治,實業之日本社
  • 《東京地名由來辭典》竹內誠編,東京堂出版
  • 《從車站名認識江戶・東京歷史 續篇》大石學,PFH新書
  • 《東京23區地名由來》金子勤,幻冬舍
  • 《江戶・東京的地理與地名》鈴木理生,日本實業出版社
  • 《山手線江戶巡禮》安藤優一郎,潮出版社

標題圖片:明治後期與海相鄰的品川車站。此照片拍攝於1896(明治29)年,是車站遷至現址後的照片,可以看到已設有多條鐵軌路線。(鐵道博物館館藏)

關鍵詞

東京 江戶 鐵道 山手線 品川

小林明KOBAYASHI Akira簡介與署名文章

1964年出生於東京都。曾任Swing Journal社、KK Bestsellers等出版社編輯,2011年起自立門戶。現為編輯工作室「Diranadachi」的法人代表,負責旅行歷史相關雜誌和書冊的編輯,也撰寫文章。主要負責的刊物有廣濟堂Best Mook系列(廣濟堂出版)、Sarai Mook《Sarai的江戶》(小學館)、《歷史人》(KK Bestsellers)、《歷史道》(朝日新聞出版)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