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手線「站名」故事

品川(JY25):其實比新橋站更早開始營運的鐵路起始站

社會 生活 歷史 觀光旅遊

小林明 [作者簡介]

山手線自1909(明治42)年正式命名以來,一直是東京交通鐵路網中的重要樞紐,並有「首都大動脈」之美譽,目前全線共有30個車站。回溯每個車站站名的由來,會發現皆蘊藏著鮮為人知的歷史寶藏。第5回要介紹充滿不可思議謎團的「品川」歷史。標題中的JY25是JR東日本線的車站編號。

至少在13世紀便已存在品川港

話說回來,「品川」這個地名的語源從何而來呢?儘管有諸多說法,大致上可歸納為以下兩種說法。

  • 由於該區「具有良品地貌」,相較於隔壁村落的「高輪」,有「品輪」之稱。(新編武藏風土記)
  • 目黑川舊名為「下無川」,逐漸演變為「品川」(南向茶話)
    (參考文獻:《從車站名認識江戶・東京歷史 續篇》大石學、《東京地名由來辭典》竹內誠編、《東京23區地名由來》金子勤)

許多參考文獻認為「下無川」一說最為可信。也就是說,就現階段來看,「品川」名稱的由來很有可能是來自於「川」這個地形。

再者,品川這個地名最早出現在《田代文書》(1184年/元曆元年),而管理此地的豪族品川氏的名稱也記載於1223(貞應2)年的《關東下知狀》中。(資料來源:《東京地名由來辭典》)

一般認為,品川是在德川家康進入江戶後才逐漸繁榮發展起來,不過,歷史學家大石學則指出早在12至13世紀時,品川港已然存在,戰國時代時期,在後北條氏的統治下,該地作為重要的海上交通樞紐持續蓬勃發展。

都市史研究學家鈴木理生也提到,《圓覺寺文書》等文獻中記載了東京自13世紀起便擁有淺草港、江戶港、品川港等三大港口,當時港口有近30艘船隻停泊,同時也有負責海運貿易及貨物流通的商店等。(資料來源:《江戶・東京的地理與地名》)

甚至可以說,家康在進入江戶之前,便已知曉品川是個商業活動繁盛的貿易據點。在進行都市規劃時也考量到這點,並充分運用了品川的地理優勢。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品川這個地方,江戶不可能成長到現今的規模,品川對江戶的發展至關重要。正因如此,我們便不難理解品川為何能夠日益壯大,成為日本數一數二的驛站了。

下一頁: 與幕末志士相關的史跡

關鍵詞

東京 江戶 鐵道 山手線 品川

小林明KOBAYASHI Akira簡介與署名文章

1964年出生於東京都。曾任Swing Journal社、KK Bestsellers等出版社編輯,2011年起自立門戶。現為編輯工作室「Diranadachi」的法人代表,負責旅行歷史相關雜誌和書冊的編輯,也撰寫文章。主要負責的刊物有廣濟堂Best Mook系列(廣濟堂出版)、Sarai Mook《Sarai的江戶》(小學館)、《歷史人》(KK Bestsellers)、《歷史道》(朝日新聞出版)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