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手線「站名」故事

品川(JY25):其實比新橋站更早開始營運的鐵路起始站

社會 生活 歷史 觀光旅遊

山手線自1909(明治42)年正式命名以來,一直是東京交通鐵路網中的重要樞紐,並有「首都大動脈」之美譽,目前全線共有30個車站。回溯每個車站站名的由來,會發現皆蘊藏著鮮為人知的歷史寶藏。第5回要介紹充滿不可思議謎團的「品川」歷史。標題中的JY25是JR東日本線的車站編號。

品川車站是山手線的起點

品川站與橫濱站(今JR櫻木町站)同為日本最古老的車站。自西元1872(明治5)年6月12日起正式營運,開啟了品川與橫濱之間的旅客運輸服務。

在日本,或許很多人受到《鐵道唱歌》歌詞「汽笛一聲響徹新橋~」的影響,認為日本第一個車站是「新橋」,但其實新橋站正式營運日是同年的10月14日,比品川站晚了4個月。

原本的計劃是先開通從新橋至橫濱的路段,不過,由於新橋至品川間的施工進度延遲,因此,品川站以「臨時營運」的方式先行啟用輸運服務。

第一代的品川車站大約位於現今車站南方約300公尺處的「八山下」地區。從歌川廣重的畫作《東京八山下海岸蒸氣車鐵道之圖》中可以看到,火車正行駛在鋪設於海面上的鐵軌上。西元1869(明治2)年,明治政府為了追求現代化,加速填海造陸工程,並在其上興建了鐵軌與品川車站。當時的品川站位於海岸邊。

《東京八山下海岸蒸氣車鐵道之圖》描繪了第一代車站時期的鐵道風貌(東京都立中央圖書館特別文庫室館藏)
《東京八山下海岸蒸氣車鐵道之圖》描繪了第一代車站時期的鐵道風貌(東京都立中央圖書館特別文庫室館藏)

之後,品川車站於1896(明治29)年搬遷至現址。搬遷後的車站樣貌可見標題圖片(鐵道博物館館藏)。儘管當時已設置多條鐵軌路線,但不變的是車站仍然與海相鄰。與現今品川車站的所在地相比,完全是無法想像的景致。

根據品川區公所的官網,進入大正時代後,「八山下海面的填海造陸申請漸漸增加,昭和初期甚至出現了大規模的填海造地」(明治維新後的品川)。 

此外,在正式營運初期,品川站有一段時間並非屬於山手線的車站,而是新橋至橫濱間的停靠站。西元1885(明治18)年3月後,隨著品川至赤羽路段的開通,品川才正式納入山手線。這使得品川與東京東部可以一線抵達,並進一步開設了目黑站、澀谷站等,逐步形成環狀線的樣貌。

另外,品川站是山手線的「起點」,這是鐵道愛好者間眾所周知的事實。 收錄了日本各條鐵道資訊的《鐵道要覽》(國土交通省監修)中,亦明確記載了「以品川站為起點」,經由澀谷、新宿、池袋等車站,抵達「終點田端站」的說明。而且,在品川車站大廳也確實設置了一座標有山手線起點的「0公里距離標」。

品川站的0公里距離標,展示了該站為山手線的「起點」(PIXTA)
品川站的0公里距離標,展示了該站為山手線的「起點」(PIXTA)

由此可知,一般我們所稱的山手線路段區間,嚴格來說是指從品川到田端間的20.6公里,而田端到東京間為東北本線的一部分、東京到品川間則是東海道本線的一部分。

下一頁: 品川站位於港區而非品川區之謎

關鍵詞

東京 江戶 鐵道 山手線 品川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