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手線「站名」故事

高田馬場(JY15):車站名稱源自於江戶時代名勝之一的射箭馬術練習場

社會 生活 歷史 觀光旅遊

小林明 [作者簡介]

山手線自1909(明治42)年正式命名以來,一直是東京交通鐵路網中的重要角色,並有「首都大動脈」之美譽,目前全線共有30個車站。回溯每個車站站名的由來,會發現皆蘊藏著鮮為人知的歷史寶藏。第4回要介紹有關「高田馬場」的小故事。標題中的JY15是JR東日本線的車站編號。

真的是「高田的馬場」嗎? 

高田馬場站設立於1910(明治43)年。車站名稱源自於江戶時代,當時武士們在「高田」這個地方的「馬場」進行射箭和馬術的練習,因此被稱為「高田馬場」。

明治時期高田馬場站周邊地圖。車站附近為「戶塚村」、「諏訪村」(出處:農研機構之歷史農業環境檢索系統)
明治時期高田馬場站周邊地圖。車站附近為「戶塚村」、「諏訪村」(出處:農研機構之歷史農業環境檢索系統)

當時的馬場距離車站約1公里,徒步15分鐘可達。現今的地址為西早稻田三丁目,靠近早稻田大學教育學院。這意味著,以車站名稱的採用來看,距離有點遠。

車站附近是豐多摩郡戶塚村,原本應該要以「戸塚」來為車站命名,然而「戸塚」早已在1887(明治20)年被東海道本線搶先一步,已被採用。另外,東海道的戶塚宿所在地也因為是箱根驛傳的中繼站而聲名遠播。

因此,「上戶塚」或諏訪神社所在地諏訪村的「諏訪」等,都曾是候選的車站名。不過,地圖研究學家今尾惠介也提到,當時鐵道省認為,若選擇江戶時代的名勝高田馬場作為車站名稱的話,能讓它更廣為人知。

雖然車站名稱寫作「Takadanobaba」,但其實最早是「Takata」,並非濁音的「da」。在歌川廣重的畫作《名所江戶百景 高田馬場》中亦提及「通稱Takatanobaba」(資料來源為國立國會圖書館)。

究竟為何會演變成濁音的「da」呢?——根據地名研究學家谷川彰英的說法,當時高田馬場史跡所在地的下戶塚村居民反對將當地地名用於距離一公里外的車站名稱。故此,鐵道省便強行推動改成「Takada」,主張如此一來就跟馬場沒有關係了——政府的各種歪理放眼古今中外皆然。

另一方面,「高田」這個地名的由來亦有諸多說法。《東京地名由來辭典》(東京堂出版)引用了《新編武藏風土記稿》相關敘述如下:

  • 為德川家康誕下六男松平忠輝的側室茶阿局,通稱為高田君,她曾遊覽此地
  • 過去這一帶為高田村
  • 具體細節不詳

另外,《江戶名所圖會》中對馬場的記載如下: 

  • 源賴朝進行武士軍事遊行之地
  • 武田信玄與北條氏對戰時,曾於此地測試馬匹

雖然對於「高田」地名的由來沒有明確答案,不過,從與北條氏的關係來看,16世紀中葉,北條氏康統領北條一族,他編製了一部《小田原眾所領役帳》,詳實記錄了北條家族及家臣們的姓名、位階、俸祿(薪資)等內容。其中,也記載了領地為江戶「高田」一帶的家臣資料。

在北條氏康逝世30年至40年後,茶阿局才有了高田君的稱號。由此可知,在茶阿局之前,「高田」這個地名早已存在。

下一頁: 將軍舉辦流鏑馬神事的奉納儀式

關鍵詞

東京 江戶 JR東日本 山手線 高田馬場

小林明KOBAYASHI Akira簡介與署名文章

1964年出生於東京都。曾任Swing Journal社、KK Bestsellers等出版社編輯,2011年起自立門戶。現為編輯工作室「Diranadachi」的法人代表,負責旅行歷史相關雜誌和書冊的編輯,也撰寫文章。主要負責的刊物有廣濟堂Best Mook系列(廣濟堂出版)、Sarai Mook《Sarai的江戶》(小學館)、《歷史人》(KK Bestsellers)、《歷史道》(朝日新聞出版)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