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手線「站名」故事

澀谷(JY20):過去曾是大片農地的「澀谷村」,古代地名為「鹽谷之里」

歷史 觀光旅遊

山手線自1909(明治42)年正式命名以來,一直是東京交通鐵路網的重要角色,並有「首都大動脈」之美譽,目前全線共有30個車站。回溯每個車站站名的由來,會發現皆蘊藏著鮮為人知的歷史寶藏。第一回我們將聚焦於正處城市重建階段且為日本知名繁華街區的「澀谷」。標題中的(JY20)是JR東日本線澀谷站的車站編號。

關於車站名稱由來有三種說法

澀谷交叉路口,這個被譽為世界上人流往來最多的地點,吸引了許多國外觀光客慕名而來。現代人或許很難想像,在明治時代以前,是一片閑靜的農村。從當時的地圖可以看出,「上澀谷村」、「中澀谷村」、「下澀谷村」三個聚落周圍是大片的農田、茶園和梨園。

明治初期的澀谷周邊地圖。農田中央記載著聚落名(1)上澀谷村(2)中澀谷村(3)下澀谷村/出處:農研機構之歷史農業環境檢索系統
明治初期的澀谷周邊地圖。農田中央記載著聚落名(1)上澀谷村(2)中澀谷村(3)下澀谷村/出處:農研機構之歷史農業環境檢索系統

這三個村莊在1889(明治22)年實施町村制後合併為「澀谷村」,1909(明治42)年升格為「澀谷町」。根據1920(大正9)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當時澀谷町人口為8萬1千人,是全國規模最大的「町」。也因澀谷車站正式啟用之故,使得大量人潮迅速湧入此地。

話說回來,為何此地叫澀谷呢?有以下幾種說法。

【地形:海岸說】

由舊名「鹽谷之里」逐漸演變為「澀谷」。據說在遠古時代,此地極有可能靠近海岸,只要深掘土壤便可取得鹽分。

【地形:河流低窪地說】

此處有河流經過,流域為凹型低窪地,亦即谷間地形。此外,河水中富含鐵質,呈現紅褐色(渋い色),因此「紅褐色河谷=澀谷」一說應運而生。

此河流為澀谷川,現今仍保留自澀谷車站南側流經天現寺橋一段,長約2.4公里。其餘則埋入地下成排水道,現為下水道管線系統的一部分。澀谷川的支流河骨川,雖然知名度不高,但其流向參宮橋,是童謠《春之小川》的創作靈感來源。河骨川現今亦為下水道管線的一部分。

【人名:平安時代故事說】

平安時代後期,有一位武士抓到了闖入京都御所的盜賊而被天皇賜姓「澀谷」,而此地後來成為其領地。

地名研究學家谷川彰英認為,可信度最高的是由舊名「鹽谷之里」逐漸演變為「澀谷」的這個說法,亦即「地形:海岸說」。而河流流經溪谷一說,從地形上來看並未有不合理之處,因此也不排除這個說法。山手線最高點站是代代木車站,標高38.7公尺,從代代木地區往澀谷方向,大約會下降約15公尺,接著往惠比壽方向再次上升,如此看來,澀谷的確處於低谷地形中。

下一頁: 因捕捉盜賊有功而被賜姓「澀谷」的武士?

關鍵詞

觀光 交通 東京 鐵道 澀谷 山手線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