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地報導〉走訪遠藤周作《沉默》的舞台,以及隱匿基督徒的足跡

《第5回》生月・平戶的「隱匿基督徒之島」―村民沒有回歸天主教會,守護代代相傳的基督徒信仰

文化 社會 歷史 自然環境

有一座島,即使在明治時代廢除禁教令之後,島上村民沒有回歸天主教會,而是持續守護代代相傳的基督徒信仰,他們是「隱匿基督徒」的後裔。我聽說已流傳400年以上的「祈禱」(Oratio)將在11月下旬實地演出,於是動身前往位在九州地區最西端的長崎縣平戶市的生月島。

捕鯨和隱匿基督徒之島

生月・平戶地圖

我在長崎車站前搭乘早上6點半出發的高速巴士,抵達佐世保巴士中心後,轉搭路線巴士。在平戶淺橋再度轉搭其他的路線巴士,度過生月大橋後,就是公園前巴士站,在這裡下車。經過這般舟車勞頓「巴士再三轉乘」的移動後,終於在接近正午時,抵達了生月町博物館・島之館。

全長960公尺的生月大橋(1991年開通)連結平戶島(後)和生月島。從佐世保出發,要經過平戶大橋(全長665公尺、1977年開通)和生月大橋這2座大橋,才會抵達生月島。 天野久樹攝影
全長960公尺的生月大橋(1991年開通)連結平戶島(後)和生月島。從佐世保出發,要經過平戶大橋(全長665公尺、1977年開通)和生月大橋這2座大橋,才會抵達生月島。 天野久樹攝影

正面入口處的廣場,有座鯨魚雕像。一進入館內,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挑高大廳吊掛著2頭鯨魚骨骼標本,底下展示著重現過去捕鯨景象的巨大立體情景模型。

沒錯,捕鯨業過去曾經是生月島的主要產業,也與隱匿基督徒有很深的歷史淵源。「古法捕鯨」和「隱匿基督徒信仰」是該博物館的二大主題,利用模型和影像等淺顯易懂的方式進行介紹。

「平戶地區的歷史悠久,自古代末期~中世初期,確立了連結博多和中國寧波的航線(大洋路)以來,發揮中繼港口的機能,以密宗或禪宗等宗教為首,各式各樣的文化傳入。在平安時代前期的史籍《續日本後紀》裡面,記載839年最後一批遣唐使回國的段落,首次出現生月(生屬)這個地名。」

館長中園成生首先粗略地介紹了關於平戶島和生月島的歷史。

生月町博物館・島之館的館長中園成生。1963年生於福岡縣。熊本大學文學部(民俗學)畢業。任職於佐賀縣呼子町(現為唐津市)教育委員會的期間,開始研究捕鯨史,轉職到生月町(現為平戶市)工作後,也積極投入隱匿基督徒信仰的調査研究活動。 天野久樹攝影
生月町博物館・島之館的館長中園成生。1963年生於福岡縣。熊本大學文學部(民俗學)畢業。任職於佐賀縣呼子町(現為唐津市)教育委員會的期間,開始研究捕鯨史,轉職到生月町(現為平戶市)工作後,也積極投入隱匿基督徒信仰的調査研究活動。 天野久樹攝影

這座立體情景模型重現了在江戶時代~明治時代中期,曾經是日本規模最大的捕鯨組「益富組」的捕鯨情形。 天野久樹攝影
這座立體情景模型重現了在江戶時代~明治時代中期,曾經是日本規模最大的捕鯨組「益富組」的捕鯨情形。 天野久樹攝影

下一頁: 關於「隱匿」的不同標示

關鍵詞

世界遺產 鎖國 基督教 長崎 熊本 天主教 德川幕府 五島 沉默 地下基督徒 平戶 天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