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生存率低下的時代
當權者都希望後代能繼承自己的權勢與財產。
過去嬰幼兒的生存率很低。舉個例子,江戶時代中後期,1歲以內嬰兒的死亡率逾15%(《從人口看日本史》,講談社學術文庫)。雖然是濃尾地區(橫跨愛知縣、歧阜縣和三重縣的平原地區)的統計數字,但其他地區估計也相差無幾。
在醫療、治安和飲食條件惡劣的戰國時代,死亡率想必只會高於這個比例。即便長大成人,也可能死於戰亂。因此,當權者希望儘量多生育子女。只要子女眾多,存活下來的人數肯定也會相應地增加。
統一天下並開創江戶幕府的德川家康,也深諳確保後嗣的重要性,見於家譜和史料記載的子嗣多達16人。正室築山殿育有一子一女,與繼室朝日姬(豐臣秀吉的妹妹)之間沒有子嗣。其餘14名子女(10子4女)由19位側室中的10人所生(側室和子嗣人數眾說紛紜)。其中有幾人夭折,正室築山殿及嫡子信康則是家康親自處決的。據傳拋妻棄子一舉與多年的勁敵武田家有關。當時,家康派想與武田家一戰到底,而信康和築山殿一派希望改善與武田的關係,雙方在路線上產生了衝突。
因此,家康與側室所生的子嗣便被委以繼承德川家的重任。以之後的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為首,福井(福井縣)、尾張(愛知縣)、紀伊(和歌山縣)、水戶(茨城縣)各藩藩祖都是側室所出,女兒們也都嫁入有權有勢的大名家。
德川家的繁榮,這群側室功不可沒。

山梨縣早川町的阿萬銅像。她和家康生育的兩個兒子賴宣和賴房,分別是紀州藩和水戶藩的藩祖。之後的御三家裡有兩家都繼承了阿萬的血脈(PIXTA)
聰慧的側室阿茶局和阿梶
家康的側室來自不同的家庭,有從敵對大名家歸附德川的家臣之女,也有神官之女、關東名門大名家的女兒。也有觀點認為,從側室的成員來看,家康喜歡寡婦。
家康的側室及其子嗣
黃欄是成為家康側室前就有過生育經驗的女性
誠然,在亂世中生存,為確保後繼有人而娶寡婦也不無可能,但僅憑上表中西鄉局、茶阿局、阿龜、阿茶局幾人以寡婦之身成為家康側室就斷定家康「鍾情寡婦」,似乎也不太合理。
不如說,家康喜歡能在公私兩方面提供助力、性格剛強且頭腦清晰的女性。家康女性觀的特點正在於此。
代表人物是阿茶局。這位女性在成為家康側室前就嫁過人,也生育過子女,喪夫後家康對其一見傾心,收為側室。
有傳說稱阿茶局深得家康信任,就連上戰場也會帶她同行。此外,她還負責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和家康的四子松平忠吉的教育。在1614年發生的「大阪冬之陣」戰役中,她作為德川方面的使者與對方談判,多次展現出卓越的外交手腕。雖然她一直沒能懷孕,卻依然深得家康的寵愛。因為家康對女人的期望,絕不只是生育子女。
而另一位側室阿梶並非寡婦,講述她聰明才智的故事收錄在《故老諸談》中。
家康問阿梶:「什麼東西最好吃?」阿梶回答:「鹽巴。」「沒鹽巴,什麼菜都沒味道,不好吃。」接著她又說,「但不管東西多好吃,鹽放多了,就沒法吃了。」家康聽了暗歎:「若為男子,定是不凡之將才。」

記載著阿梶「鹽巴」故事的《故老諸談》(國立公文書館藏)
家康將阿梶所生之女市姬(五女)許給了伊達政宗的嫡子,可惜市姬年僅4歲就夭折了。此外,阿梶沒有生育其他子女。不過十一子賴房的生母阿萬去世後,家康就將賴房過繼到阿梶膝下,由她養育成人。後來賴房開創了御三家之一的水戶藩。據傳阿梶生活節儉,窄袖便服都洗褪色了也沒更換新裝(《戰國女性史談》,潮出版社)。
雖未如願誕下麟兒,阿茶局和阿梶這兩位極其聰慧的側室依然受到家康重用。
晚年開始鍾愛年輕女子?
另一方面,到了晚年後,家康似乎更喜歡讓年輕的側室隨侍左右。阿夏17歲時被56歲的家康收為側室,大阪夏之陣時也伴其左右,很受寵愛。阿梅15歲時被59歲的家康納為側室。前文的阿梶生下市姬是1607年,當時家康已年過六旬。
戰國亂世一路拼殺過來的這位男子步入暮年後,女性觀發生變化,開始向年輕女性尋求心靈的治癒,這也不稀奇。
最後再簡單介紹一下《披沙揀金》中記錄的家康的女性觀。這本書據傳成書於1836-1837年,是幕府黎明期的三代將軍家康、秀忠和家光的言行錄。
「武士之妻妾不同於公家女子,姿色偏平庸者佳。」「戰國女子比今時男子更勤勞。」
普遍認為,這些言論是家康在回顧戰國時代的經歷時留下的,所以應該是在他步入晚年之後了。
家康的這些言行為或許也可以說為後世所杜撰,不過,跟一見美女就不顧一切想要占為己有的太閣豐臣秀吉相比,確實是天壤之別。可以認為,至少在天保時期,家康在世人眼中是持有這種女性觀的。
雖然與現代相比,那個時代的家庭觀和女性觀都截然不同,但這位平定天下的男子注重女子的內在或許更勝於容姿,他更希望勤勞勇敢的女性做自己的賢內助。
標題圖片:阿茶局創建的雲光院(東京都江東區)收藏的肖像畫。家康死後她並未出家,而是繼續輔佐第二代秀忠、第三代家光,推動幕府與朝廷的融合政策,展現出政治手腕。1637年去世,享年83歲(筆者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