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漫畫的頂點《島耕作》系列中描繪的日本經濟現代史

漫畫 財經 社會

堀田純司 [作者簡介]

《島耕作》系列於1983年開始連載,作品配合當時的社會,以團塊世代(戰後出生的第一代)為中心,從泡沫經濟前夕開始描繪上班族的真實生態,接著歷經失落的三十年,直到今天。以下就來剖析刻劃在長達四十年的長篇故事中所呈現出的日本經濟變遷與上班族的變化。

商業漫畫的先驅

日本在最新的GDP排名上,被德國超越,下滑至第四名。但在二十世紀中期到後期,日本躍升至世界第二,這樣的漲勢有一段時間受到世界矚目。

為何當時的日本能夠成長呢?美國的社會學家傅高義在1979年發表的著作《日本第一:對美國的啟示》中指出了幾個理由,「帶來整體感的家族主義式企業經營」、「作為集團的學習意願」還有「以考試為前提的教育制度」。

說起來,過去的日本一直未曾大肆受到稱讚,甚至有不少人揶揄日本人利益至上主義的姿態,以及不尊重個體個性的風土是「只會模仿歐洲貨」、「只看重金錢的經濟動物」。

日本人否定一枝獨秀,奉行集團主義,團結工作。過去也有人反諷這樣的制度是「日本股份有限公司」。也曾經有人開玩笑,說日本是「最成功的社會主義國家」。但這句話後來卻變成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形容詞,實在非常諷刺。

肩負起這間「日本股份有限公司」的中樞,就是「上班族」們。這個詞的意思是以企業的正式員工身分工作的商務人士,但其中的語意卻跟現在不太一樣。

當時還習慣採用終身雇用制,並奉行年功序列(按照年資、職位決定位分)的人事制度。當時的人生範本便是「只要從好學校畢業,在一間好公司上班,人生就高枕無憂了」。

只不過,儘管公司能保障人生穩定,卻要求上班族們要把工作看得比私生活重要。穿著毫無個性的灰色西裝,每天搭上通勤電車前往公司。由於沒有餘力顧及私生活,常常冷落家人,以致在家中沒有容身之處。

年輕人看了,大喊:「我才不想成為平凡的上班族!」比起穩定,他們更想追求自由。

當時那種社會風氣,即使在日本,也不曾受到大肆讚揚。關於「上班族」也一樣,他們既有菁英的自尊,同時也帶著哀愁。

但就算是這種不起眼的領域,在漫畫的世界中,卻也能成為一種主要類型。這種故事沒有武打戲,也沒有賭命的冒險。開創了這種類型,並成為大長篇的作品,就是弘兼憲史的《課長島耕作》。

下一頁: 「團塊世代」的泡沫前夕

關鍵詞

漫畫 泡沫經濟 團塊世代 上班族 島耕作

堀田純司HOTTA Junji簡介與署名文章

作家、漫畫原作者。畢業於上智大學文學系。代表作有《我和傲嬌和海德格爾》(講談社)、《漫畫 妻子使用說明書》腳本(講談社)等。目前正在集英社雜誌《Yomitai》上連載《漫畫 讓我們更快樂地工作》。此外,策劃、編輯了《生協的白石先生》(講談社)等暢銷書。最新作品(漫畫原作)是《漫畫 東大教授講日本史大事件36》(講談社)。日本漫畫家協會會員。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