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日本農業

鹿兒島產「黑酒」的魅力:發揮酶的力量,釋放絕佳鮮味,激發食材潛力

飲食 財經

「UMAMI(鮮味)」已成為了全球美食文化的共通語。在鹿兒島,有一種酒集卓越鮮味與多種功效於一體,其歷史甚至可追溯至平安時代,可謂是食品中的文化遺產。本文將為讀者介紹這款料酒未被認知的諸多「魔力」,它將有望徹底改變家庭烹飪。

僅此一家生產的「瀕臨絕種危機」酒

在伊勢神宮最重要的祭祀活動「三節祭(10月的『神嘗祭』、及6月和12月的『月次祭』)」中,會使用4種酒來供奉,它們分別是:醴酒、白酒、黑酒和清酒。除了清酒之外,其它酒都是在神域內的忌火屋殿中按照古法釀造。醴酒是一種甜酒;白酒是一種將白色、渾濁、類似濁酒的酒透過竹網過濾後的酒;黑酒是透過添加木灰而製成。

由東酒造商標化的「黑酒」正是源於該供奉用的黑酒。大約在1年前,我去鹿兒島做甜不辣的採訪時,第一次知道了這種黑酒的存在。

甜不辣是鹿兒島的代表性特產,將白肉魚或青魚做成魚漿後加入鹽、糖及氨基酸類調味品,使其成型後油炸製成,許多製造商都使用了被稱為「地酒」的料酒。

為深入了解這種「地酒」,我再次前往鹿兒島。

「『地酒』是一個泛稱,而我們公司的產品名為『黑酒』」,東酒造第4代社長福元文雄先生這樣介紹道(『地酒』一詞泛指在地酒,需注意區分)。以下是福元先生的「地酒概論」。

東酒造的福元文雄先生(筆者攝影)
東酒造的福元文雄先生(筆者攝影)

目前,幾乎所有的日本酒都透過加熱處理來延長其保質期,被稱為「火持酒」製法,該製法起源於江戶時代。與此相對的,是透過使用灰汁來提高保存性能的「灰持酒」的製法,其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200年前的平安時代,鹿兒島的地酒使用的便是這種傳統製法。正如文章開頭所述,灰持酒在神社儀式中必不可少,在九州地區有將其作為新年屠蘇酒飲用的習俗,雖然也有人日常飲用,但目前主要用於烹飪。

由於鹿兒島的地酒是以糙米(非釀酒米而是食用米)為原料製成,含有豐富的多種氨基酸,因此味道鮮美。此外,因為沒有進行加熱處理,酶活性未被破壞,這也是其顯著特徵。酶和酒精的共同作用能夠消除肉類和魚類的腥味,使肉質更加柔軟,可以輔助入味、提鮮。從用途上看,它與本味醂相似,但由於本味醂是將糯米和米麴浸泡在米燒酒中製成,不經過酒精發酵過程,因此不含酶和有機酸,這點兩者有所不同。

江戶時代,鹿兒島縣內也有許多酒廠釀造地酒,但隨著燒酒製造的興盛,地酒逐漸衰退。如今,除了鹿兒島外,熊本(赤酒)和島根(地傳酒)也保留著灰持酒的傳統,但這3個縣的這種酒廠加起來還不到10家。完全不進行加熱處理的只有東酒造的黑酒(據東酒造調查),可謂是「瀕臨絕種的食品」。事實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釀酒原料稻米供應中斷,導致生產一度中斷。1955年,東酒造的創始人東喜內先生重新恢復黑酒生產。

當時東酒造將產品命名為「高砂之峰」,它擁有一款金色網底與紅色酒杯的經典標籤。據說,這一設計至今仍為當地人所熟悉(「高砂之峰」預計不久將停止銷售)。1990年,東酒造對其進行了改良,增加了原料米的量,氨基酸值翻了一番,進而開發出面向商業用途的黑酒。

18種氨基酸帶來的層次豐富的UMAMI

黑酒的製造過程在一定階段與普通清酒相似。首先使用黃麴和蒸米製作米麴,然後加入酵母、乳酸和水來製備酒母。通過3段式釀造程序製作醪糟,以促進均勻發酵。發酵完成後,加入灰汁(這是灰持酒的特色),進行壓榨,然後添加釀造用酒精與糖分,確保其達到規定品質。

蒸熟的米(左)和確認蒸米溫度的酒廠工作員(右)。根據季節和當日天氣,最佳溫度會有細微差異(筆者攝影)
蒸熟的米(左)和確認蒸米溫度的酒廠工作員(右)。根據季節和當日天氣,最佳溫度會有細微差異(筆者攝影)

將原料投入桶中進行攪拌(筆者攝影)
將原料投入桶中進行攪拌(筆者攝影)

開始發酵的酒醪(筆者攝影)
開始發酵的酒醪(筆者攝影)

值得注意的是,在黑酒製造過程中使用的是黃麴。黃麴主要用於釀造日本酒,由於它對高溫較為敏感,受熱後無法產生足夠的檸檬酸,所以原本不太適合用於九州地區釀酒,特別是釀製燒酒。在20世紀上半葉,經過研究和培育,才有了今天用於燒酒釀造的黑麴和白麴。東酒造仍在使用黃麴來保留傳統釀造法,使用空調控制釀造室的溫度以降低變質風險。福元先生表示:「我認為,地酒生產減少可能也與全球暖化有關。」

東酒造在南薩摩市擁有自己的木灰製作設備,木灰是釀造灰持酒所必需的原材料。灰汁是將青岡櫟的間伐材燒製3小時,然後將產生的木灰加水過濾製成的。雖然灰汁看似是無色透明的普通液體,但它的鹼性很強,必須小心處理。

燒製青岡櫟的間伐材(東酒造提供)
燒製青岡櫟的間伐材(東酒造提供)

灰汁。強鹼性的灰汁能提高pH值,從而提高酒的保存性(筆者攝影)
灰汁。強鹼性的灰汁能提高pH值,從而提高酒的保存性(筆者攝影)

讓我們來品嘗一下黑酒吧。其色澤因糖和氨基酸發生的梅納反應而呈淡褐色。酒精度為13.5-14.5度。並散發出類似椰棗的甘苦香氣,混合了穀物外皮、乾花、乾草及藥草的香氣。入口時,可感受到其黏稠順滑,甜味圓潤,鮮味複雜濃郁,回味時略有淡淡的苦味。

(左)繼承了1200年歷史的灰持酒特性的黑酒;(右)先前的產品高砂之峰(筆者攝影)
(左)繼承了1200年歷史的灰持酒特性的黑酒;(右)先前的產品高砂之峰(筆者攝影)

「我們正在與鹿兒島大學水產學系的加藤早苗副教授等專家進行合作,對黑酒的成分進行分析研究」,福元先生說。結果發現,黑酒中含有多達18種氨基酸。除了包含眾所周知代表鮮味的成分穀氨酸外,還有多種氨基酸共存,共同營造出複雜而深厚的風味。與市售的本味醂相比,黑酒的氨基酸含量是其兩倍以上。此外,儘管糖度僅為本味醂的60%,但由於它是由多種糖類組成,因此甜味更加柔和深沉。

黑酒本身的味道和香氣不僅有助於調味,正如前所述,由於酶和酒精的作用還有望帶來附加效果。它雖不是主角,卻能成為超級替補。例如,在製作鹿兒島代表性特產甜不辣時,發現使用黑酒可以改善炸物的色澤、彈性和口感,還能增添宜人的香氣。

也就是說,日本料理中「酒、味醂和醬油1:1:1」的經典調味比例可以簡化為「黑酒和醬油」。並且,如果最終成品的味道更勝一籌,那麼味醂的地位可能會變得岌岌可危了。

新煮的咖哩不用放置便可入味

目前,黑酒主要用於商業用途。除了在許多甜不辣工廠使用外,還被用於蕎麥麵店(用冷水收緊煮熟的蕎麥麵時加入黑酒)、明太子生產商(加入調味液中使用)、餃子店(用於餡料中)、水產加工業(用於魚乾的提前處理中)等方面。

剛炸好的甜不辣。黑酒能夠改善食品的口感和油炸色澤(筆者攝影)
剛炸好的甜不辣。黑酒能夠改善食品的口感和油炸色澤(筆者攝影)

在甜不辣工廠加工魚漿時加入黑酒(筆者攝影)
在甜不辣工廠加工魚漿時加入黑酒(筆者攝影)

田中蒲鉾店的田中健太先生(右)和直子女士。從他們的上一代開始就一直在使用黑酒(筆者攝影)
田中蒲鉾店的田中健太先生(右)和直子女士。從他們的上一代開始就一直在使用黑酒(筆者攝影)

在鹿兒島市內的「吹上庵」蕎麥麵店,把煮好的蕎麥麵放進冷水中冷卻時,會在冷水中加入黑酒,據說這樣可以保持蕎麥麵的風味(筆者攝影)
在鹿兒島市內的「吹上庵」蕎麥麵店,把煮好的蕎麥麵放進冷水中冷卻時,會在冷水中加入黑酒,據說這樣可以保持蕎麥麵的風味(筆者攝影)

位於東京銀座的米其林2星壽司店「壽司吉武」的店主吉武正博先生也是黑酒的愛用者之一。他曾在電視節目中透露,在處理星鰻的時候他會噴灑黑酒,並表示「噴灑這種酒可以讓酶滲透到細胞中,使其鬆軟膨脹」。

採訪結束後,我也買了黑酒,在家中的廚房裡嘗試了各種用途。雖然主要用作調味料,但加入到燉菜或湯類中可以使整體味道更加協調。令人驚訝的是,當我在剛做好的咖哩中加入黑酒後,其味道仿佛就像「第2天的咖哩」了。正如福元社長所說,少量使用即可發揮效果,即使菜肴冷卻後也不會失去風味。

黑酒使用天然材料,採用傳統釀造手法,以「鮮味」和「酶」為關鍵要素,這些特點都與當前的食品流行趨勢完美契合。我認為黑酒的存在應該被更多人了解,無論是在國內的普通家庭還是在國外。

最後,福元先生分享了1個有趣的故事。灰持酒的復興者、東酒造的創始人東喜內先生積極工作到100歲的高齡,享嵩壽102歲。

櫻島(火山)冒出濃煙。憑藉黑潮的流動,傳播而來的發酵文化與地域特色孕育出了地酒(筆者攝影)
櫻島(火山)冒出濃煙。憑藉黑潮的流動,傳播而來的發酵文化與地域特色孕育出了地酒(筆者攝影)

標題圖片:在製作鹿兒島地方料酒壽司時也離不開地酒(東酒造提供)

料理 鮮味 麴黴 鹿兒島 UMAMI 在地酒 黑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