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日本農業

好土出好奶:北海道十勝新村牧場的「放牧」模式

財經 飲食 自然環境 國際交流

第一次喝到新村牧場的「放牧牛奶」時,筆者覺得「可以搭配紅酒喝」。口感順滑,略帶甘甜,乳脂醇厚,而回味卻若風吹過草原般清爽。如此優質的牛奶是怎樣誕生的?為此,筆者來到北海道十勝尋找答案。

良性循環從改良土壤開始

十勝新村牧場位於北海道十勝上士幌町,現今第4代牧場主新村浩隆正是放牧酪農的踐行者。

「本來,這一帶所有人都是以放牧的方式養牛的。但在我父母那一代,土壤品質下降,牧草越長越差,牛於是不再吃草了。因此,許多農戶都放棄了放牧,開始把牛圈養在牛棚裡,再把割好的牧草放到牛的面前。」

結果,牛機器式地餵食、擠奶,那種狀態根本談不上是健康的。牛奶的味道自然也不如以前了。新村先生說:「那個年代缺乏的是依據科學知識改良土地的方法。」

(左)「放牧牛奶」的美味源於品質優良的土壤 (右)新村浩隆。他也是一名愛好芭蕾、橄欖球和Armani的風雅人士(浮田泰幸)
(左)「放牧牛奶」的美味源於品質優良的土壤 (右)新村浩隆。他也是一名愛好芭蕾、橄欖球和Armani的風雅人士(浮田泰幸)

牛在草原上吃草往往被認為是北海道的典型風景,但據說整個北海道內的酪農中只有10%左右採用的是放牧方式(浮田泰幸)
牛在草原上吃草往往被認為是北海道的典型風景,但據說整個北海道內的酪農中只有10%左右採用的是放牧方式(浮田泰幸)

為繼承家業,新村選擇了位於江別的酪農學園大學。在那裡,他接觸到了Eric Kawabe的理論。該理論認為土、草、動物是一個整體,旨在從改良土壤起步,構建永續發展的農業模式。

Eric Kawabe生於日本東京,農學博士,現在從事農業諮詢工作。從東京農工大學農學系畢業後,他前往紐西蘭的梅西大學(Massey University of New Zealand)留學,主修草地管理學。之後,他在紐西蘭和澳洲等地指導農戶基於精確的土質分析資料改良土壤,使土壤在各項數值上取得均衡,成為優質土壤。他的名聲也傳回日本。如今,光是北海道就有超過200家農戶在接受他的諮詢服務。

1994年,新村大學畢業後,相繼前往北海道的別海、紐西蘭、澳洲培訓。在這個過程中,他有幸直接受到了Eric Kawabe博士的薰陶。1995年,從母親手中繼承家業之後,他毅然決定改為放牧養牛。據說,當時牧場的土質很硬,即使人工播種,牧草的密度也沒有提高。而且昆蟲和微生物都很少。

「每年,我把土壤樣本寄到博士在美國的合作實驗室分析。博士看到結果後,判斷牧場土壤裡缺少什麼,並為我們制定施肥方案。當時,我們牧場缺的是鈣和鎂。如此年復一年,牧場的土慢慢變軟,牧草的長勢顯而易見地發生了變化。」

下一頁: 放牧的另一個饋贈

關鍵詞

北海道 相撲 蒙古 酪農 乳牛 牛奶 放牧 日馬富士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