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閱讀臺灣文學

臺灣LGBTQ文學——性別平等的語言與故事

文化 語言 社會性別・LGBTQ

臺灣在2019年5月,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但是,可以說臺灣文學從40年前就開始為這一天做準備。為了追求性別平等而持續摸索適當的語言,透過故事向社會發聲,持續擴大言論空間。本文精選《孽子》《鱷魚手記》《下一個天亮》《向光植物》四部文學作品來介紹。

從個人走向社會:《下一個天亮》

2003年,第1屆臺灣同志遊行在台北舉行。隔年,臺灣法律首度針對性傾向予以明文保護,公布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法。

日文版《下一個天亮》三須祐介翻譯、書肆侃侃房、2020年
日文版《下一個天亮》三須祐介翻譯、書肆侃侃房、2020年

臺灣LGBTQ文學不再侷限於個人的故事,也開始關注與社會的連結。徐嘉澤《下一個天亮》(*5)(2012年出版)的開場是林呂春蘭的丈夫曾任職於報社,受到二二八事件的衝撃,整個人像木頭人一樣,成為不發一語的廢人。之後,林家搬到高雄,兩人的兒子平和與起義,及起義的同志兒子哲浩,以林家三代的故事為縱軸,從美麗島事件(1979年)、美濃反水庫運動(1992-2000年)、葉永鋕事件(2000年)(*6)、高雄捷運泰勞抗暴事件(2005年)、第1屆高雄同志大遊行(2010年)等的南部觀點出發,交織出臺灣現代史。

哲浩決定要順從自己的內心過日子,大學2年級時向家人出櫃,當時以及之後,父親起義要如何跟兒子相處?這裡可以一面聯想30年前的《孽子》,一面閱讀。

這位臺灣屈指的說故事人,把代代相承的歷史、人們的回憶和思想,以及今日的臺灣社會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種種,精彩地呈現出來,作為認識臺灣現代史的作品,本書也堪稱是傑作。

(*5) ^ 日文版『次の夜明けに』三須祐介譯、書肆侃侃房、2020年。

(*6) ^ 2000年,就讀屏東縣一所國中的學生葉永鋕,因其女性化的緣故遭到霸凌,在校離奇死亡,引發社會關注的事件。

下一頁: 真實的女同志文學的誕生:《向光植物》

關鍵詞

臺灣 文學 LGBT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