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事件與日本

沖繩人受難者訴訟:從「逆轉判決」看到台灣的理性與良心

政治外交 國際 歷史 文化

1947年2月28日,台北的市場發生的民衆與憲兵的爭執為引爆點下,讓抗議與暴動擴散到全台灣。當時的國民黨政權選擇使用武力鎮壓,約有3萬人遭到殺害,該場悲劇後來被稱為二二八事件。現居日本的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後代,在事件經過75年後,各自懷抱著不同決心,重新摸索著面對那場突如其來悲劇的方式。3回系列連載的特輯「二二八事件與日本」中。首回連載的筆者是居住在沖繩縣的青山惠昭。當年有許多從沖繩移居台灣從事漁業的移民也遭該事件捲入其中,青山先生為了當年在基隆捲入事件而下落不明的父親,這幾年決定向法院提訴,希望能讓父親獲得受難者認定。

複雜的台灣人反應

台北高等法院前(筆者攝影)
台北高等法院前(筆者攝影)

然而,雖然獲得勝訴,卻沒有豁然開朗的心情,難道這樣結束就好了嗎?實際的受難者據說有1萬或2萬人,但是成立賠償認定的死者或失蹤者加起來不到900人。因沒辦法例證所以成立不了賠償認定的受難者家屬數量非常的多。另外,被判定分類屬「最下層」的沖繩奄美的我們家,以前還曾是屬於統治方的日本人範疇,各種想法在我腦海裡打轉,只能仰天長歎。

從沖繩前來參加二二八事件中樞紀念儀式的一位友人,在回程的機場裡,被一位台灣婦人攀談,他跟婦人表示「我陪一位父親是二二八事件受難者的朋友來參加紀念儀式。」後,遭到她反駁:「你說的是報紙登出的青山先生對吧?台灣還有這麼多生活很辛苦的人,還給日本人這麼多補償金。」不過,台灣有位律師說道:「沖繩的青山先生得到勝訴是劃時代的改變。雖然說,不問國籍應該補償所有的受難者,但台灣的反應實際上是複雜的、分歧的。」

「日本該有所回應」的訊息

青山惠昭所著《往蓬萊之海》
青山惠昭所著《往蓬萊之海》

從「二二八事件與日本」的觀點來看,台灣雖可說是親日的,但很多人覺得只是二二八事件的反面表象。當時台灣很多人揶揄「狗去豬來」的那段歷史至今還深刻留著。狗代表日本人,豬代表中國人,狗比起豬好一點,這是一句放入主觀想法的句子。日本統治台灣50年到底代表了什麼,需要被好好重新審視。

二二八紀念儀式上,基金會的陳士魁董事長託付我向日本政府傳達一個訊息,希望日本政府能促成在亞洲太平洋戰爭中,受害的台灣人慰安婦還有台籍日本兵的戰後補償。

「人權無國境,基於平等互惠原則,日本政府應重新審視不平等的補償問題。台灣接受了青山先生的請願,接下來是日本該回應的時候了。」

這句話在我這位愛台色彩濃厚的灣生耳邊沉重地響著。 

日本現正應該面對負面的歷史,跨越「平等互惠原則」誠摯對待台灣所展現出的理性與良心。我由衷地對台灣至上感謝之意。真的萬分感謝。希望能攜手共同找出所有二二八事件受難者的真相。

標題圖片:當年青山惠先與美江的結婚紀念照(1942年7月、基隆市)

(照片皆為本人提供或翻攝)

關鍵詞

政治 沖繩縣 台灣 臺灣 臺灣認同 二二八事件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