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事件與日本

沖繩人受難者訴訟:從「逆轉判決」看到台灣的理性與良心

政治外交 國際 歷史 文化

青山 惠昭 [作者簡介]

1947年2月28日,台北的市場發生的民衆與憲兵的爭執為引爆點下,讓抗議與暴動擴散到全台灣。當時的國民黨政權選擇使用武力鎮壓,約有3萬人遭到殺害,該場悲劇後來被稱為二二八事件。現居日本的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後代,在事件經過75年後,各自懷抱著不同決心,重新摸索著面對那場突如其來悲劇的方式。3回系列連載的特輯「二二八事件與日本」中。首回連載的筆者是居住在沖繩縣的青山惠昭。當年有許多從沖繩移居台灣從事漁業的移民也遭該事件捲入其中,青山先生為了當年在基隆捲入事件而下落不明的父親,這幾年決定向法院提訴,希望能讓父親獲得受難者認定。

意想不到的勝訴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審判庭)於2016年2月17日,裁定支持原告青山惠昭的上訴,將父親青山惠先列為二二八事件受難者並命令給予賠償。接到判決結果的瞬間,我無法置信,本來預想會遭到敗訴,準備要再上訴的。

一週後,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會上,以多數決確定將不控告,青山惠先的賠償認定也因此成立。

4天後,2月28日,同基金會舉辦的「二二八事件中樞紀念儀式」上,董事長陳士魁來到出席儀式的我面前,語道:「長期以來辛苦了。我們在此道歉與表明賠償之意。」

這項可被說是意料外的司法顛覆行政的判決,被台灣和日本各大媒體闢為劃時代的判決,報導強調這是首次外國人的賠償認定,受到熱烈的迴響。

刊載當時勝訴判決的新聞報導(沖繩時報提供)
刊載當時勝訴判決的新聞報導(沖繩時報提供)

父親失蹤、在台灣發生的事情

父親青山惠先(Aoyama Esaki)出身鹿耳島縣與論島,母親美江(Yoshie)出身沖繩縣國頭村。父親於1935年經由九州、沖繩後渡海至台灣基隆市社寮島(現在的和平島)。其後,被日本徵兵短暫參與二戰,返回後於1942年與母親結婚。1943年生下我青山惠昭(Keisho)。

先父青山惠先
先父青山惠先

當時台灣在日本的殖民統治下,作為南進東南亞的據點,於此集結了各地官民人才。離日本最近的八重山諸島、宮古諸島、沖繩本島及周圍離島,加上奄美諸島等地人民都被邀至「蓬萊之島」台灣,特別是漁夫們爭相前往台灣北端的基隆社寮島。在社寮島東北岸區形成了600多人的沖繩人聚落(琉球埔),街上的日式料理與當鋪等與當地居民混合漂著獨特的氣氛。

但是,聚落的平穩日常生活漸漸受到戰爭影響。男性都被日軍徵招至南方戰場出兵,街道和村落到處都被美軍空襲,留下的女性、小孩、老人疏散至瑞芳和九份附近的山區。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雖然戰火終於平息,因台灣脫離日本統治,沖繩人聚落的人們都得抱命逃回祖國。在等待返日的接駁船時,收到一封日期為1946年2月,從父親惠先寄給母親美江的明信片,寫著「我在西貢,安好」,過了一陣子,1946年的5月則收到父親已解召的明信片,寫著「我抵達鹿兒島了,你們快點回來」

下一頁: 擦肩而過回到台灣的父親遇到的悲劇

關鍵詞

政治 沖繩縣 台灣 臺灣 臺灣認同 二二八事件

青山 惠昭AOYAMA Keishou簡介與署名文章

1943年5月27日出生於台灣基隆市社寮島(現和平島)的沖繩人移民村。戰後一家自基隆港遣返回日本長崎佐世保港,1949年秋天遷往母親的家鄉沖繩國頭村居住,直到高中畢業為止。過去任職琉球立法院(現沖縄縣議會)。共同經營美術設計舞台製作公司。之後的工作也與印刷出版業相關。2007年2月,首次在二戰後前往台灣,並參加官方的「2・28事件追悼中樞儀式」。2021年9月出版書籍『前往蓬萊之海 台灣二二八事件 失踪的父親與家族的軌跡』(暫譯)。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