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海峽的地緣政治學

臺灣海峽阻斷了蔣介石的「反攻大陸之夢」

政治外交 歷史 臺灣香港

現今,對於中國是否會進攻臺灣一事,國際社會的擔憂日益加劇,其實過去台灣也曾經有過高呼「反攻大陸」的時代,精心研擬對中國大陸的登陸作戰計畫。蔣介石總統對於打倒共產黨政權有著強烈執念,甚至差一步就要發動戰爭了。然而,蔣介石的反攻大陸夢想卻屢屢受挫,諷刺的是,最大阻礙正是來自守護臺灣的臺灣海峽。

渡海運輸的難題

《拯救蔣介石的帝國軍人》(暫譯)
《拯救蔣介石的帝國軍人》(暫譯)

相隔在中國福建省與臺灣之間的臺灣海峽,南北有380公里長,在地圖上看起來是狹長的水道,但即使是最窄處也有130公里,較寬的地方則有160公里。在執行登陸作戰的過程中,被敵方發現的風險性高,並且必須在中國大陸設立登陸後的補給基地。因此,反攻大陸需要派遣大規模的登陸部隊,至少要一口氣確保多個作戰據點,將福建省沿岸地區要塞化。

國防部的機密文件裡,如此寫道:

「台灣海峽之渡海輸送,除依輸送艦外,採用以小型船的分散疎開渡海方式,及大規模之空運,在三軍緊密統合下,於全作戰期間期能確保萬全,因此,空軍以擔任確保制空權之簡介護衛為主,海軍以擔任直接護衛為主,又對於大型船隻搭載地登陸地防空機關之配置,各處施設應確保輪替警備,使無遺憾。」

不過,在當時的國際局勢下,尤其是來自美國的壓力,這項光計畫遲遲無法付諸行動。雖然美國支持「反共」,並且協助強化臺灣軍力,但是無意再度挑起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國共內戰爭端,因此一貫採取消極態度。比起「反攻大陸」,美國的真正目的是對「防衛臺灣」的重視,也就是說蔣介石與美國處於同床異夢的狀態。

「光計畫」裡討論到渡海方法的部分(臺灣國防部文書)
「光計畫」裡討論到渡海方法的部分(臺灣國防部文書)

聯合公報也無法阻擋蔣介石的野心

1958年,蔣介石和美國國務卿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發表了「聯合公報」,承諾不憑藉武力收復大陸,這被美方宣傳為成功壓制住熱衷於反攻大陸的蔣介石,也容易被誤會臺灣也同意了這一點,但是根據最新的看法顯示,蔣介石根本沒有放棄反攻大陸的念頭,反而是暗地裡鍥而不捨地擬定作戰計畫。

之後也浮現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計畫,後來卻又不了了之。包括五五〇四計畫、凱旋計畫、中興計畫、田單計畫等,這些計畫名稱均留下了紀錄。

其中,最具規模且統整性高的軍事作戰計畫,甚至差一步就要執行的,是61年開始積極籌措的國光計畫。

《反攻大陸與臺灣》
《反攻大陸與臺灣》

根據最近出版的五十嵐隆幸著作《反攻大陸與臺灣 中華民國的統一構想和挫折》(暫譯)一書,中國因大躍進政策失敗引起了混亂,蔣介石把它視為反攻大陸的絕佳時機,所以在國防部設置「國光作業室」,擬定了國光計畫。當中,陸軍有20個軍團就要投入16軍團參與,非常具體,而臺灣與澎湖諸島的防衛就要依靠美國幫忙。

但是,美國的甘迺迪政權雖然在表面上展現出協助蔣介石的態度,但是實際上是一貫維持著阻止發動戰爭的立場,甚至在63年讓臺灣不得不放棄執行。

下一頁: 屢遭美國反對的反攻計畫

關鍵詞

美國 中國 日本 臺灣 蔣介石 白團 台灣海峽 反攻大陸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