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海峽的地緣政治學

臺灣海峽阻斷了蔣介石的「反攻大陸之夢」

政治外交 歷史 臺灣香港

野島剛 [作者簡介]

現今,對於中國是否會進攻臺灣一事,國際社會的擔憂日益加劇,其實過去台灣也曾經有過高呼「反攻大陸」的時代,精心研擬對中國大陸的登陸作戰計畫。蔣介石總統對於打倒共產黨政權有著強烈執念,甚至差一步就要發動戰爭了。然而,蔣介石的反攻大陸夢想卻屢屢受挫,諷刺的是,最大阻礙正是來自守護臺灣的臺灣海峽。

蔣介石日記也提及「光計畫」報告會

蔣介石日記裡的敘述也是一致的。6月11日,在日記上簡短寫道:

「九時半到實踐學社(筆者註:白團設立的教育機構),聽取白鴻亮等對反攻大陸光字計畫」

但是,不管在蔣介石日記或是戶梶的日記,都沒有提及光計畫的細節。

從以下筆者公開入手的國防部機密文件,可以比較具體得知關於這個時候白團提出的光計畫。

光計畫分為甲・乙兩案,1953年5月23日,根據軍學研究會主任的彭孟緝向蔣介石提出的內容,分別設定為甲案是單獨反攻,乙案則是接受美軍等的援助進行反攻。

甲案是「利用突襲作戰,把福建省作為作戰基地,主力部隊往廣東方面挺進,佔領華南地區需要4〜6個月的時間」,首要目標是從臺灣沿岸各個港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派遣多數的登陸部隊渡海上岸。

光計畫甲案(臺灣國防部文書)
光計畫甲案(臺灣國防部文書)

另一方面,乙案的出兵規模遠比甲案小,首先是花上1〜2個月佔領一半的福建省,接下來是「為下一步作戰佈局準備」,設定了1〜2個月的作戰期間。

不過,這裡的問題就出在「渡海難度」。不管是哪一種登陸作戰,運輸通常是必須克服的最大難關。同時在戰鬥激烈的登陸作戰中,兵力損失也往往容易增加,也是之所以在很多軍隊裡會組織精銳的「海軍陸戰隊」,專門負責高難度登陸作戰的原因。

光計畫乙案(臺灣國防部文書)
光計畫乙案(臺灣國防部文書)

下一頁: 渡海運輸的難題

關鍵詞

美國 中國 日本 臺灣 蔣介石 白團 台灣海峽 反攻大陸

野島剛NOJIMA Tsuyo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新聞工作者。大東文化大學社會學系教授。1968年生。上智大學新聞學專業畢業。在讀期間,曾赴香港中文大學、臺灣師範大學留學。1992年進入朝日新聞社。後留學於中國廈門大學。曾任新加坡分社長、臺北分社長、國際編輯部副部長。「朝日新聞中文網」創辦人兼總編。2016年4月開始成為自由媒體人。不僅擅長現代中華圈的政治文化報導,還以徹底的歷史問題採訪而聞名。著書有《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聯經出版)、《銀幕上的新臺灣:新世紀臺灣電影裏的臺灣新形象》(聯經出版)。《故宮90話:文化的政治力,從理解故宮開始》(典藏藝術家庭)、『何謂臺灣』(築摩新書)、『臺灣為何能防備新型冠狀病毒』(扶桑社新書)、『新中國論 臺灣香港以及習近平體制』(平凡社新書)等。官網:野嶋剛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