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人知的日臺鐵路概況

推動臺灣發展的縱貫鐵路與劉銘傳(上):清國時期

歷史 文化 政治外交

臺灣鐵路史可以追溯至清國的統治末期,由劉銘傳擔任臺灣巡撫的時代。以基隆為起點,開通了臺北和新竹之間的鐵道路線。其後,經過甲午戰爭和馬關條約,臺灣成為日本領土,鐵路設施亦由臺灣總督府接收。旅居臺灣的日本作家片倉佳史將以本文解說臺灣鐵路的黎明期、縱貫鐵路與劉銘傳之間的歷史脈絡。

1895年領臺初期便已預定建設鐵路

1895年4月17日,由於甲午戰爭後締結馬關條約,臺灣成為日本領土。其後,從軍事物資的運輸、產業開發和振興事業的觀點來看,鐵路受到重視而成為推動臺灣發展的支柱。

首任總督樺山資紀列舉出經營臺灣的3大緊急事務為鋪設縱貫鐵路、興建基隆港與整備島內道路。所謂的縱貫鐵路,指的是從基隆經臺北、臺中、臺南至打狗(現在的高雄)的路線。

臺灣總督府領臺後即刻開始行動,著手修建基隆─臺北─新竹間的鐵路。其後,大致上決定新設路線,鋪設從新竹經苗栗、臺中、嘉義和臺南直至打狗之間的鐵路。

但當時的臺灣社會極為混亂,抵抗日本的力量比想像中更為激烈。此外,對於歷經甲午戰爭的日本來說,已無力籌措龐大建設經費,而且由於日俄關係日漸緊繃,當時更是優先提升日本本土國力的時期。因此沒有餘裕投注心力至新領土臺灣。

臺灣總督府同時進行既有鐵路的修築與新設鐵路的建設。此為簡易鐵路的樣貌。許多建設材料皆從日本本土運至。圖為新元久先生收藏的舊照片
臺灣總督府同時進行既有鐵路的修築與新設鐵路的建設。此為簡易鐵路的樣貌。許多建設材料皆從日本本土運至。圖為新元久先生收藏的舊照片

除了一部分以外,照片皆由筆者拍攝、提供

標題圖片:連結基隆與高雄的縱貫鐵路。開通運行以來,成為支撐推動臺灣發展的大動脈。臺灣的主要都市幾乎都位於縱貫鐵路沿線之上。

關鍵詞

中國 鐵路 俄羅斯 法國 臺灣 清朝 日本統治時期 劉銘傳

系列報導